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高学历大陆新娘甘苦谈「从限制变优势」
其实许多大陆籍配偶不仅非买卖式婚姻,更拥有高学历与知识水准,她们跟随丈夫飘洋过海,成为台湾媳妇,有的很幸运,在家人的带领下,很快地适应这里的生活;有人则想继续在职场发光发热,却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但同样的是,她们在打滚摸索中,找出了自己的定位与价值。
来自南京的Dora是独生女,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上疼,在认识丈夫以前,她待过电视台、做过儿童电视主持人、及配音;但到台湾后,却无法继续在熟悉的领域发挥所长。
2003年,Dora刚来时根本没办法工作,虽然没有经济上的压力,但她不愿就这样闲在家里,于是到某家电视台报名配音班,不过由于口音问题,她经常被当、被嘲笑,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还有学姊冷嘲热讽道,「又来一个抢饭碗的。」
Dora表示,工作上的受限很多,就算拿到身分证,想找到体面,薪水待遇、职位又不错的,基本上不可能,「大部分人事看到我们身分证上的数字,连面试的机会都不肯给」,而其他一些大陆籍配偶,也只能用老公或公婆名义开小餐馆。
▲Dora之前在陶博馆担任志工。(图/Dora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
其实,夫妻俩曾考虑过待大陆,但因丈夫已在工研院任职多年,非常稳定,在经历内心一段挣扎后,Dora决定离开有家人、朋友的舒适圈,来到这陌生的地方从零开始。
而Dora之所以会认识远在台湾的丈夫,谱出两岸之恋,那又是另一段有趣的故事了!当时他们电视台有个行脚节目,其中一部分要来台湾取景,做关于潜水的题材,于是在这机缘下,她结识玩摄影多年,架设潜水网站的先生,而后陷入热恋。
Dora苦笑道,其实,当初是在没有得到完全祝福的情况下,和丈夫步入礼堂,幸好老公后来慢慢修补关系,才改变她父母的看法。在台第3年,Dora有了孩子,所以便顺势在家带小孩,对于工作也就没那么执着了。
她感叹,「刚到台湾的几年,生活圈很小,没什么朋友,也没什么机会找到符合学历、专业的工作,加上在家带孩子,更难拓展人际」,尤其父母又不在身边,让她偶尔会冒出心酸的感觉,一直到2008年政策放宽,她取得长期居留证后,爸妈才能到台湾。
▲她在女儿的学校结识一群故事妈妈,大家一同出游。(图/Dora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
虽然无法像以往在职场上崭露头角,但Dora的生活依旧精采、充实,孩子4、5岁时,他们一家从中和搬到莺歌,本身对文化、艺术很有兴趣的她,经常到陶艺博物馆参观,后来甚至面试当导览志工。
她在陶博馆担任志工的4、5年里,结识许多陶艺家,算是开始有了社交;后来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她更加入志工妈妈行列,认识一群「故事妈妈」,交友圈也越来越广。
在后面的日子里,因为她的经历,Dora陆续接到邀请,开始一些需要两边飞与熟悉两岸的工作,但让她无奈的是,一直拿不到相应的薪水。于是去年9月,Dora停止两岸来回跑的奔波生活,选择待在台湾进修,学习茶道相关课程。
▲Dora最近在学习茶道。(图/Dora提供,请勿随意翻拍,以免侵权。)
而来自湖北武汉的Joy也是个女强人,1994年结婚的她随丈夫来台,现从事有关两岸文化交流的工作,一席干练着装的她,言谈中透露着自信、与对事业的雄心。
来台湾前几个年头,Joy在家带刚出生的女儿,等孩子比较大,她也取得身分证后,才开始外出从事服务业,虽然一开始多少会有一些质疑,但她用努力证明,拿到第一名的销售成绩;后来她毅然决然辞职,也因为一些缘故回到大陆,从事业务相关工作。
在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Joy赫然发现,客户最常问、最感兴趣的,不是业务上的事情,反而是台湾哪里好玩、什么东西好吃,这也成为日后她选择两岸交流工作的催化剂。
▲饶河街夜市超多美食,是著名的观光夜市,是外地旅客必朝圣的景点之一。(图/记者黄克翔摄)
之前在板桥和公婆同住的Joy,提起夫家人也是充满感谢,她说,「他们(公婆)和大哥、大嫂,还有其他亲戚朋友都对我非常好,所以才能很快适应台湾生活」,Joy清楚记得,婆婆第一次带她到菜市场时,还很骄傲地向熟识的摊商们介绍,「我媳妇有水某?」
对于一些不公平或不友善的对待,Joy则表示,「我觉得那不是歧视,只是因为不了解」,就像之前夫家的阿姨曾问过她,家里有多少田地,虽然当下尴尬,但出生在都市的Joy立刻机智回,「那可能要问我的祖先了。」
Joy认为,只有多交流,才有深入了解的机会,进而相处融洽甚至相知;这几年工作下来,她更珍惜这份机缘与新住民的角色,期望自己善用这样的人生和工作经历,搭建交流的桥梁,「为建设、和谐的家园出力。」
▼示意图,与本文无关。(图/取自免费图库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