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能源和薪资 新政府三大课题

(图/本报系资料照)

新的总统和内阁即将在5月20日上任;在此时刻,不少媒体把前一任内阁所遗留下来、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列出来,并期许新阁能够努力面对这些与台湾民众密切相关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遗留下来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很多,有大有小,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重点。归纳起来,把重要的挑出来,可以得到3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两岸。目前的情况看起来,两岸都讲和平,讲交流,但在实际上,两岸缺乏私下的对话管道,基本上靠媒体来对话,最后往往演变为「放话」,而不是对话。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就美中经贸对峙,向川普总统做出一个建议;成立一个非官方的小组,由双方各派相同数量、熟悉对方民情的学者专家组成,定期举行非公开集会,讨论那段期间双方的歧异,而后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提报给双方的政府做为参考。

川普当时没有采纳卡特前总统的建议,而是继续进行贸易战,一直到最后签订协议为止。不知道新政府内心是否希望和平与交流,如果不是希望继续对峙,不妨考虑成立这样一个管道。最坏的状况,就是这个管道提出的建议都被否决;但有这个管道应该比没有来得好。

能源是第二个层面。停电、涨价、污染均非人民乐见;再生能源占比离目标很远、核能快要除役、燃煤发电继续使用,均非人民之福。企业也是受害者,厂商的出口,势必面临海外市场对于碳排的盘查与课税。碳排包含范畴一「生产的直接排放」,还有范畴二「购买能源如电力等的间接排放」。前者生产事业可以控制,后者则取决于台电。核能除役、再生能源比例受限,发电的碳排就降不下来,到时候被国外课税,立刻影响我们的出口竞争力。

最近核一厂已经得到厂内核废料暂存设施的兴建执照;如果其他核电厂也可以得到这样的许可,政府又愿意落实「以核养绿、延长核能年限」的公民投票结果,就可以解套了。

第三个层面是薪资和分配,包含薪资赶不上通货膨胀、所得分配不均度、财富分配不均度和房屋政策。最近一些数字的发布,显示分配问题日趋严峻。去年第4季与7年前的第3季相比,房价所得比从9.35上升到9.97;如果把数字更新到今年第1季,相信会更为惊人。在社会住宅方面,政府原先预计盖20万户,到去年底止规画的数目为12万户,完工的当然更少。

另外,薪资的增加赶不上通货膨胀。去年全年受雇员工经常性月薪资4万5千元,年增率低于通货膨胀,创下连续3年薪资负成长;实质总薪资则年减1.04%,创近7年首度负成长,也是近11年最大负成长。今年第1季,总薪资情况稍有改善,但经常性月薪仍然呈现负成长。

分配的数字也出现类似状况。主计处最新家庭所得分配统计显示,依照家中人数做标准化,简单的所得除以人数后的每人平均所得,最高1/5组相对于最低五等分组的倍数,从2016年的3.89倍上升到前年的3.93倍,较精致地以所得除以户内人数的根号,则由2016年的3.83倍上升到前年的3.95倍。最低1/5家庭的储蓄为负,表示所得比消费低。最近公布的家庭财产净值数字,与30年前相比,则呈现更惊人的5等分家庭之间的差距。

要解决这些问题,有的需要跨越意识形态的障碍,有的需要分析问题的真正成因,才能找到方法,有的则需要提高执行效率。这3件事都不容易,需要勇气、智慧和能力。但是「心」最重要:如果有心,就有解决的希望。(作者为东吴大学讲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