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急诊均“未见异常”,幸好遇到了这位医生……

“再也无法抑制感激之情……为表达敬意与谢意特意给你们写这封感谢信!”

不谙熟电脑操作的王老伯特意去文印店将信件打印在A3幅面的红纸上,郑重地送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门急诊办公室,对该院胸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吴新天救命之恩的感激溢于言表。

前段时间,王老伯突发胸痛气急,在症状始终未缓解的情况下,他来到上海十院胸心血管外科专家门诊就诊。经充分解释与沟通,老伯同意再次接受胸部CTA检查,没想到直接拉响了临床危急值“警报”——肺栓塞。

今年,65岁的王老伯与家人一道出游。正当行程接近尾声时,意外突然降临——王老伯突发胸痛伴气急。这个年龄出现这样的症状,恐怕是心梗?他和家人都不敢大意,即刻去当地一家医院挂急诊。接受了心电图、心肌酶谱、胸部CT等一系列检查,结果竟然都是“未见异常”。

病因究竟何在?

他果断中止行程,

于10月10日返回上海,

直奔某“三甲”医院急诊。

综合分析症状、体征与发病经过,怀疑的焦点还是指向心、肺两大脏器。王老伯遵医嘱接受了肺动脉CTA检查,结果还是“未见异常”。这让他内心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想法——一方面忧虑仍在,“病根到底是什么?”;另一方面又稍稍释然,“至少没有迫在眉睫的器质性病变,再观察观察吧。”

在忐忑不安中过了一夜,

症状依然没有改善。

第二天,王老伯来到

上海十院胸心血管外科门诊。

一看到临床表现,该门诊副主任医师吴新天就预感到情况不妙,马上安排他入住日间中心病房,同时嘱咐护士长王玲与床位护士马红香密切监护病情。

尽管之前两家医院的检查都“未见异常”,吴新天仍觉得不可大意,怀疑很有可能是因为症状先于典型的医学影像表现,若抱有“都查过了,没事”的想法,后果或不堪设想,便建议患者再接受一次胸部CTA检查。对于这一建议,王老伯最初并不接受,内心甚至还有一点小情绪,但吴新天没有听之任之,而是将可能的病因以及疏于治疗的严重后果和盘托出,最终以耐心的解释与真心的关爱赢得了王老伯的认可,同意再做一次相关检查。

做完检查刚回到病房,

放射科医生便打来电话

报告“临床危急值”——高度指向肺栓塞。

“这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急症。所以我们立刻联系介入血管外科主任曹传武急会诊,曹主任也是第一时间响应,建议予以口服抗凝药治疗。”吴新天告诉记者。

由于从发病到确诊再到用药已有数天时间,抗凝药能否奏效,医护团队并无十足把握,因此必须更加细致入微地监护用药之后各项生理、病理指标的变化,一旦有异动便立即投入抢救。

入住病房时已是周五,之后的周六周日,吴新天都早早来院查看病情变化,对此王老伯十分感动,“吴医生对患者的热情关心和细致工作使得我的病因最终查出,真是令我感动!把病人交付给这样一个认真负责又热情的医生手里,真是一百个放心。”

医者的爱心、关心、细心、耐心终于获得回报——四天后,王老伯的症状逐渐改善,出院回家休养。即便在家中,吴新天仍与家属保持密切联系,第一时间了解病情变化,最终胸痛明显缓解,医护团队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日前,王老伯病情基本恢复。劫后余生的他满怀感激,在他的观念中,只有用“大大的红纸”打印感谢信才能表达内心的真诚——“她的工作热情、她的为人令我们敬佩!她不愧为白衣天使!我们深为贵院能有这样的好医生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让我们向吴医生深深地鞠上一躬,说声‘谢谢’。向贵院深深地鞠上一躬,道声‘谢谢’……”

阅读这封感谢信,吴新天仿佛又回到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中。

“老先生能重获新生,靠的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力量。日间中心、放射科、介入血管外科,每一个环节都急病人所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大家的合作亲密无间,所有的流程环环相扣、无缝衔接,这才有了老先生的康复。”

在为王老伯的康复而高兴的同时,吴新天亦提醒公众:这场惊心动魄救治背后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经济舱综合征”。并不只是长途飞行会招惹如此凶险的疾病,长距离乘车、久坐等都有可能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栓子脱落梗塞在肺动脉中,就会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因此无论是出游还是居家,都要避免久坐,每隔一段时间都应起身活动,同时确保足够的饮水,以策安全。”

记者:罗欣悦

编辑:梁慧

资料: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