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大生怎变建筑女王遗作诞生关键?看工信从排球悟出的减碳加分技
52岁的工信工程副总经理丁承之(图)表示,淡江大桥工程的混凝土加入炉石、飞灰,耐久度较原配方多10年以上,把多余的碳封存,效果相当于114座大安森林公园。(摄影・程思迪)
夹带着咸味的海风,沿着淡水河口吹向陆地,2个年龄不到25岁的女生,戴着安全帽、穿上反光背心,顶着烈日,穿梭在淡江大桥的工地里,向怪手司机逐一搜集加油料的单据、怪手开的公里数、每台机具运作时数⋯⋯。
这些繁琐的数据,全都要用来计算工地施工的碳排放量。
被控毁遗址、生态、夕照
桥身太难做,几度无人敢标
淡江大桥,是国内少数得定期接受生态环境数据检测,并全程做碳盘查的桥梁工程。它,也是一座极具生态争议的桥,因为有生态、景观争议,外加工程难度高,历经7次流标,最后却由一家高龄逾80岁的老工程公司,出面标下此案。
它,是在对日抗战时期盖过滇缅铁路等设施的工信工程。
「我们老板很勇敢,当初只有他(工信总裁潘俊荣)要标,其他人全都站起来反对!」主责淡江大桥工程的工信工程副总经理丁承之透露,据他所知,政府第8次招标若还是流标,已准备放弃有建筑女王之称的建筑师札哈‧哈蒂(Zaha Hadid)的流线型设计,改为一般型式;但潘俊荣希望为公司留下具有国际能见度的代表作、提升企业形象,底下员工还是咬着牙,承揽该工程案。
员工反对,是因为这座桥的「历史」很复杂。
从1990年,政府就提出淡江大桥兴建计划,以纾解淡水、北海岸地区往返八里、桃园的车流,但因涉及十三行遗址、挖子尾自然保留区生态、淡水夕照景观遮蔽问题,引发环保人士反对。一直到2013年,在交通部公路总局承诺避开历史遗址、做好生态保护下,有条件通过环评。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秘书长崔愫欣指出,因淡江大桥确实纳入部分生态保育团体、学者声音,让环团对淡江大桥的质疑声浪降低,转而聚焦监督淡北道路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再者,它的工程难度高。
2015年,政府进行主桥国际竞图,由札哈‧哈蒂团队胜出,隔年她心脏病逝世,该桥成为她的遗作。但因该桥流线型主桥塔太难施作,外加上严格的保育规范,历经7次流标。无人敢标,连政府也打算废标,但国内老牌营造厂工信工程,却在第8次招标中得标。
没人敢标,工信却想借着它,让老组织转骨与转脑,过程就像是一支老排球队精益求精的故事。
走过对日抗战、国民政府迁台,盖过各种重大建设的工信工程,如今却在做碳盘查时踢到铁板。
因为,目前内政部营建署也仍在与大型营造厂合作,定义工程中使用混凝土、钢筋时,所产生的相应碳排量。换言之,规格、标准不明,他们只能边做边学。
承诺计算碳排,员工却嫌烦
聘年轻人碳盘查,化解反抗
他们强迫自己做不擅长的事,是他们转骨转脑的第一步。
除了得带头开始量化碳排,更棘手的是,工地第一线作业人员,对碳盘查的陌生与排拒。
「刚开始我们都不习惯,」丁承之犹记得,为了要记录所有机具、油料制造的碳排量,大家每天都要回报怪手机具开了几公里,连加油料单据也要搜集,还要每天记录每一台机具的运作时间,工地中几乎没人能接受;负责搜集、记录资料的碳盘查工程师,更嫌工作太繁琐,尤其向工地第一线同事要资料,却得不到好脸色,「来一个走一个,每个都做不到1个月!」
然而,工信当初和交通部公路总局签订的合约明订必须碳盘查,每个月还得和监造单位中兴工程顾问、外部监测单位英国标准协会台湾分公司开会检讨。同仁对碳盘查的抗拒、碳盘查工程师居高不下的流动率,都让压力排山倒海而来。
突然间,年轻时打排球的记忆涌进丁承之脑海。
「做碳盘查,不就像是打排球吗?」他心想,碳盘查就像强劲的对手,激励队伍要更积极接球、救球,如果接球、救球的人不对,教练就要适时换上对的人,才能让球顺利接传,打到网子另一端。
做好球员调度,找「合拍的人」上场,是这个老球队转骨的第2步。
丁承之很清楚,年轻世代对永续议题的关注与接受度都高,于是他找来建教合作的中华大学、海洋大学2位大四女学生,经过受训后,担任碳盘查工程师,成为软化工地工程师与作业员抗拒的关键。
原本听到要碳盘查就一脸怒气、不耐烦的怪手司机、工程师,看到2个年轻女生好声好气要资料,也不好意思再摆着脸。慢慢的,还会主动提供资料,追问碳盘查细节,开始理解什么是减碳。
除了从人着手,工信在工程面也必须落实当初交通部公路总局对生态保育的承诺,不在海面筑岛、破坏鸟类与鱼类的栖息地,而是在流线造型的主桥塔下,采取对生态冲击相对较小的围堰。
工信工程淡江施工处副处长叶赞育解释,围堰是把海事工程和海域隔开的设施,既能防止土石和水从外部流入工区,也能避免工区土石污染水域。
交通部公路总局也针对周遭鸟类、湿地、水域开启3个研究计划,专家学者、环团一旦监测到数值异常,就会通报,要求工信停工。而每一季这些专家学者、环团也会召开会议,把所有数据摊在桌上,要求工信说明。
研发大桥围堰新工法
改良动线,减少工期更减碳
既要做到不影响环境,又兼顾工程进度,如何两全其美?
战略订好,决定8成胜负,是他们转骨转脑的第3步。
其实,围堰内部的两环支撑设计,正是淡江大桥减碳,也缩短工期的功臣。
台北市土木技师公会理事长庄均纬解释,传统围堰的支撑工法会在内部做水平支撑,形成密密麻麻的钢筋交错,但若要在内部施工,空间就会受限,而且大型机具也很难进到内部开挖。
工信在2018年投标时,设计出两环支撑结构,用环形钢筋围绕在围堰周边,因为环型力学效益,为结构带来更大稳定度。
叶赞育估算,这样可减少30到40%的型钢用量,2019年到2021年间减少的碳,比大安森林公园一整年吸收的碳量更多。同时,少了密密麻麻的钢筋交错阻挡动线,两环设计也让施工时的作业空间变大、效率提高,至少可以减少3个月工期。
「节能减碳的做为,设计端占最多,已经决定8成,再加上好的工法,就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丁承之比喻,就像是排球队要赢球,不能只有好的替补球员、接发球应变能力,而更仰赖教练运筹帷幄的战略能力。
但它也有不可测的风险——得跟大自然的无常拚搏。去年3月地震不断,让由144组管径1.2公尺钢管围起来的围堰出现缝隙漏水,70位在围堰水平面底下施工的同仁生命受到威胁。
「就像打排球时,对方杀球过来,你要想办法先把球接起来。」丁承之紧急启动应变措施,把工作人员和机具撤离,并调派抽水机、专业人员进行止漏,并在和交通部公路总局沟通协调后,总算在去年6月底前,将围堰外层加装第2层钢板桩,保护内部结构,让里面更安全。
「淡江大桥是工信所有工地中,碳盘查做得最彻底、最严格的,从碳盘查、生态保护、减碳都是。」52岁的丁承之很有自信。他年轻时从没想过,从自己最爱的排球领悟出来的哲学,有朝一日能在工程专业以外,带领上百人的工地实践排碳减量,甚至可能改写产业未来。
商业周刊18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