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豪/槍口對內的動員戡亂與認知作戰

廖元豪

威权时期的国民党政府,是以「动员戡乱」为由,限制台湾人民的言论、结社、思想等自由,有任何人说对岸好话,或是批评政府,就扣上个「为匪宣传」、「三合一敌人」(共匪、台独、国内阴谋分子)的帽子。照理说,动员戡乱应该是对外─消灭万恶共匪─才对,可是当时真正被「戡乱」的对象,多半是内部的台湾人。

这些威权遗迹,与当今政府、执政党、侧翼成天讲的「认知作战」对比一下,是否很有既视感?他们说中共不断用各种方法渗透,并且买通、影响台湾人当他们的「协力者」。然而,从没听说他们用什么方法去打击、破坏、摧毁敌方工作据点,倒是一天到晚在台湾内部找人给扣上「协力者」、「渗透者」红帽子。这些「反认知作战」到底对抗中保台有什么效果,没人知道;但用来对付国内批评者、挑战者、反对党,倒是很有效果。因为在外敌、厌中、拒统气氛下,很多人听到「中国」马上就情绪激动跟着一起「反」,至于人家到底说了什么,干了什么,根本不在意。

就像之前立法院审议「立法院职权行使法」,民进党表决输了,居然说出「占领主席台不是国民党、民众党,是习近平」这种话;在「国会改革」议题辩论时,侧翼发现实体内容辩不过了,就冒出「不要让亲中政党阻碍台湾人的政党」这种怪论,仿佛台湾只能有一个政党,立法院只能是橡皮图章。也有自命「反认知作战」的高手,每次要指摘、辩论,劈头就说人家的话是「谣言」。这些人虽是政客、侧翼,但也都是读过书的人,为什么讲得出这些无厘头又近乎公然侮辱的话语,然后竟还有煽动的效力?

这就是新时代「动员戡乱」与「认知作战」的结合,是国民党威权统治的2.0进化版。一方面运用人们害怕、厌恶中共的情绪,另一方面买通、动用国家机器与侧翼,用一套语言战法,铺天盖地抹红反对者。他们的终极目的也一样,就是要消灭所有「批判政府的言论」,让台湾成为一言堂,巩固他们的统治。这纯粹是枪口对内,要戡的「乱」都是台湾人,而且是不投票给他们还敢骂他们的台湾人。

最近就有个新闻,充分显示「认知作战是在对付自己人」。不知名的「国安人士」表示:「中国近期积极锁定台湾青年,以交流为名,夹带红色景点,输出统战资讯。」如果国安人士只说到此,那其实没什么,两岸相互交流,各自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天经地义。但最后一段突然出现具体指控:洪秀柱率领的「海峡两岸青年发展论坛」活动、国内政党「青工会」系统出面邀约的,或「各类两岸交流协会」,都是「协助中国邀访青年的协力者」!这种已构成诽谤的抹红,才是不知名「国安人士」要说的。尤其他的地图炮,将每个「两岸交流协会」都打成中共在台协力者,多么可怕!

在戒严+动员戡乱时期,除了有惩治叛乱条例之类的恶法外,政府全面控制媒体与教育系统,因此抹红有效。然而,在终止动员戡乱,两岸和平交流,台湾高度民主化,且媒体开放后,我们曾经以为政府再也无法搞这套把戏了。不意现在又可玩起「恐中」游戏,加上政府购买、操弄网军,更敢用广告、业配、补助、换照,以及其他手段控制摇摇欲坠的传统媒体产业,新版的动员戡乱又回来了。以前是「匪谍就在你身旁」,现在是「到处都有协力者」;二者用语不同,但不对付中共、却专门抹红自己人,借以巩固政权,则一也。(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