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晚年饱受病痛折磨,临终前要毒药,斯大林却没同意

列宁是俄国革命的先驱,是十月革命的领袖人物,他的一举一动也曾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就是这样一个英雄般的人物也逃过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命运,甚至在列宁临终前,跟斯大林要一件东西,斯大林都没有同意。

有人说这是因为列宁晚年与斯大林不和,所以才会这样,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

列宁出生于1870年,他少年时勤奋好学,在校时一向学习成绩优异,还曾因为品学兼优获得过金质奖章。

在少年时,列宁目睹了家乡贫民的困苦生活和悲惨遭遇,也激起了他对劳动群众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但当时,列宁还不知道应该如何才能拯救劳动人民,于是他只能广泛阅读进步书籍,特别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著作,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列宁看到了哥哥带回来的《资本论》,从此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从1893年开始,列宁在圣彼得堡组织和领导马克思主义小组活动,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1984年,列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明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提出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重要任务。

在考察西欧的工人运动后,列宁回国在圣彼得堡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谢晖,第一次在俄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不过,因为内奸的告密,列宁在经过了14个月牢狱生活后,又被判处流放三年。

但在此期间,列宁并没有放弃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在结束流放生涯后,列宁又前往瑞士日内瓦大学留学,在欧洲各地从事政治活动,并创办了第一份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报纸《火星报》,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共党的代表大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此后,列宁致力于建设一个新型无产者及政党,并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开始直接领导布尔什维克的工作。

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辗转归国,迅速成为了俄国革命运动的领袖。他起草了武装决议的起义,并在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武装起义。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占领了冬宫,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府。

1918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更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同年俄国颁布新的宪法,苏维埃俄国正式建立,为全球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列宁也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国家领袖。

随后,列宁大力组织建设共产国际,推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走向全球,支持和重视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无可否认的是,苏俄确实一度是我国革命的导师,列宁也曾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表达过深切关注。

在苏俄的武装斗争基本结束后,列宁和苏维埃的政权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在这个问题上,列宁同样进行了艰苦探索,并提出了国家电气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重要的经济政策,推动了俄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创造者,是当之无愧的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也是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可就算列宁拥有再多头衔、做出了再多贡献,也没有改变他晚年遭受病痛折磨的命运。

而且,在列宁的晚年,他与斯大林的关系一直都是外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人坚信,晚年时的列宁与斯大林不和,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列宁晚年真的与斯大林不和吗?

列宁晚年的身体状况并不好,此前由于紧张的革命与战争,列宁的身体健康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暗杀事件虽然没有要了列宁的命,却在他的颈部留下了一颗子弹,非常靠近脊柱。

最终,是由一名德国医生为列宁取出了子弹。

可虽然子弹被取出,但列宁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完全恢复。

到了1922年5月,列宁第一次中风,导致他右侧部分身体瘫痪,于是,列宁开始减少政务工作,并留下了一份遗嘱交给妻子克鲁普斯卡娅。

从内容上来看,这是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提到了当时苏共高层中的6个关键人物,包括斯大林、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

后来列宁到了当年12月,列宁又发生了第二次中风,此后他就彻底停止了政治活动,只是通过有限的口授记录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在第二次中风的一段时间里,列宁还对此进行过补充,并总结为《给大会代表的信》。

有资料显示,列宁在提到斯大林时表示,他没有把握斯大林能够“永远谨慎地使用他所掌握的权力”,而且还指出斯大林有“性格问题”,建议苏共高层将斯大林从“总书记”的位置上换掉。

虽然列宁曾用类似的笔墨、直接指出了另外5名苏共高层的优缺点,但在之后的补充中,列宁似乎对斯大林有诸多意见,还指责斯大林辱骂他的妻子,甚至提出要和斯大林“绝交”。

不少人据此认为,列宁在晚年时与斯大林的关系并不好,还有人提出,列宁曾希望与托洛茨基结盟,但斯大林作为列宁名义上的“监护人”却将列宁控制了起来,不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托洛茨基还曾以“列宁遗嘱”为依据攻击斯大林,赫鲁晓夫也曾当众读出信件内容,引发了激烈的轰动。

看起来,列宁和斯大林存在矛盾的事情似乎是铁板钉钉了。

但有学者指出,从一些细节来看,也许列宁与斯大林之间并没有那么水火不容。一方面,赫鲁晓夫所知的遗嘱内容,就是来自于托洛茨基,可托洛茨基对于“遗嘱”的态度似乎本来就是模糊的。

1925年时,托洛茨基就曾激烈批评过一本美国激进分子所写的《列宁逝世以后》,声称整本书都在“撒谎”,还表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遗嘱”。

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托洛茨基才对此事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言之凿凿地声称存在遗嘱。

更多人认为,实际上一些苏共高层将列宁逝世前所留下的一些信件、文章强行“捆绑”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政治遗嘱”。

此外,当1922年12月列宁第二次中风之后,斯大林还曾专门召开紧急会议,提出为了保障列宁的身体健康、情绪稳定,应当尽量避免外人探视,但至少要保证他每天10分钟的口授时间,并减少他与政治问题的接触。

看起来,斯大林是在努力在列宁的政治生活和个人健康问题上寻找平衡。

不过,由于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违反了这一点,多次与列宁谈及政事,在列宁病情骤然加重后,斯大林也曾言辞粗暴地斥责过克鲁普斯卡娅。

直到第二年3月,列宁才得知此事,并要求斯大林立即道歉,也许这正是后来有人认为,列宁提出“反对我妻子就是反对我”的由来。只是,根据克鲁普斯卡娅所言,她那时候早已与斯大林和好,顺利解决了问题。

也就是说,也许单纯用一些信件来推断列宁与斯大林的关系,有断章取义之嫌。但如果列宁与斯大林之间并无太大的矛盾,为什么列宁在晚年时与斯大林要一件东西,斯大林却始终不给呢?

列宁临终前要一件东西,斯大林没给

这就要从列宁所要的东西是什么来说起了。

在列宁发生2次中风后,他就停止了全部政治事务,并将权力移交给了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三人。

但在列宁第一次发生中风之后,他依旧一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十分担心,尤其是担心自己因为残疾而失语、无法继续工作。所以,列宁就要求给他提供毒药,让他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个要求,列宁向妻子克鲁普斯卡娅提过,也向斯大林提过,但由于政治局委员们都反对,列宁并没有得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毒药。

一开始,列宁是向自己的妻子讨要毒药的。为此,克鲁普斯卡娅还曾给斯大林打过电话,她说列宁的身体状况十分糟糕,心理状况也不尽如人意,他想获得氰化钾以求能够在必要的时候解脱。

当时,克鲁普斯卡娅也曾动摇过,不忍看到丈夫受折磨,想给他提供氰化钾,却没有勇气这么做,于是给斯大林打电话以寻求支持。

接到电话后,斯大林还给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写了绝密便条,简单描述了此事,两人都认为坚决不可以这么做,实际上,他们对于列宁的病情恢复都是抱有希望的,此事最终就不了了之。

在从妻子处取得毒药失败之后,列宁又直接向斯大林讨要毒药。

据列宁的秘书福季耶娃回忆,在1922年的夏天,列宁曾经对斯大林说,如果他的身体情况发展到失语,那么他就要服毒,因此他想要拥有毒药。

当时,斯大林在口头上答应了,但最终却没有执行列宁的要求。

这主要可能是因为列宁的妹妹伊利尼奇娜在得知此事后提出了坚决反对,她觉得中风是有转机的、即使失语也是可以恢复的,并没有要用到毒药的地方。

当然,斯大林本人可能也对列宁的病情恢复抱有希望,因此并没有执行列宁的要求。

这并不是列宁最后一次索要毒药,当列宁再次中风之后,他还曾派人再到斯大林处讨要氰化钾,但当时斯大林直接拒绝了列宁的要求,最终,直到列宁去世,斯大林都没有满足他的要求。

1923年3月,列宁第三次中风,这次直到去世前,列宁都卧床不起,也不能说话。

1924年1月21日,列宁在戈尔基村逝世,终年53岁。

在军史专家沃尔科戈诺夫所著的《列宁政治肖像》一书中,曾专门提到了列宁向斯大林索取毒药一事,并专门辅以解密档案文献为证,可见此事的真实性应当是能够得到确认的。

不过,托洛茨基对此却提出了质疑,他曾在《斯大林评传》中提到,虽然斯大林曾告诉他列宁索取毒药一事,但他却觉得,当时列宁与斯大林的关系已经走向“公开决裂”,列宁怎么会将这样一件决定生死的事情交给一个自己不信任的人?

许多人都认为,正是因为列宁与斯大林的关系走向了决裂,他才会认为只有斯大林会满足他这个要求。

但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相信列宁与斯大林并没有真正走向决裂,他们之间只是有一些矛盾,而并非太大的矛盾,那么列宁向斯大林索要毒药的举动,也可以被视作是列宁信任斯大林的表现。

从列宁一开始是向自己的妻子讨要毒药、吐露心事来看,也许列宁只会对自己信任的人提出这样的要求,而斯大林最终并没有给出毒药的举动,也说明了他对列宁的恢复健康仍是抱有希望的。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没有人能够再能真正得知事情的真相了,似乎也没有人真正“在乎”事情的真相,毕竟甚至还有人提出了“毒杀”的阴谋论,我们很难说这到底是为了寻找列宁去世的真相,还是为了实现政治打击的目标。

只是抛开这些不谈,一代领袖在晚年时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最终只能在自己最“害怕”的失语中走向生命的终点,也不免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