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產類加工大變革 邁向森林精油初級加工里程碑 林業保育署領軍 輔導林農「萃」出香氣與產值

【采访/余丽姿、吴秉容 撰文/吴秉容 摄影/吴尚鸿】

「玉桂出云山」土肉桂精油及纯露、「解码柳杉」精油创新商品陆续问世,引起爱好者注目。本土森林精油今年更将百花齐放,为推动国产精油的产业链,农业部去(2023)年下半年新增「森林精油」为林产品初级加工项目,鼓励林农或林业合作社一起投入生产台湾香气行列,将每年约3千公吨的茎叶、枝梢残材等林业剩余资材萃出精油。结合产官学的合作,将以往不受重视的林业剩余资材多元利用,创造最终木材收获前的额外收益。

「林业保育署所发展的森林植物精油,是国产精油其中一个分支」,林业保育署森林产业组林产利用科科长许贤斌说,「我们聚焦人工林里的造林木及其他原生植物利用。」

在国内种植的植物,经国内厂商或农民萃取制成的精油,都可以列为国产精油,例如在国内种植薰衣草所萃取出来的精油,就是如此。林业保育署取用的精油原料是源自于森林内的造林木,或其他原生植物为主,即「本土的森林植物精油」。

谈到森林产业,许多人只会想到「木竹材的生产」。但在国内,除了木、竹材的森林主产物,其他的非木材林产物,即「森林副产物」或称「非木质林产物」,也相当丰富多元。林业保育署森林产业组组长张伟𫖮指出,以往林地木材生产只取用材的部分,剩下茎叶、枝梢残材等林业剩余资材没有被利用,很可惜,而且造林木像红桧、香杉、柳杉、樟树等有特殊的香气,很值得被萃取、开发为森林特色产品。

峦大杉因木材香气浓郁,故又称「香杉」,是台湾珍贵针叶树材,枝叶极具开发本土森林精油的潜力。 (图片提供/南投分署丹大工作站)

精油已是林农加工新选项 首座林业初级加工场指日可待

台湾国有人工林面积将近160万公顷,林木伐采后的用材量约七成,其余枝梢残材约三成,换算每年至少可产出3千公吨的林业剩余资材。配合本土森林植物精油发展需求,农业部去年6月修正「农产品初级加工场适用之特定品项及其加工方式」,将「森林精油」(即木材精油及纯露)列入林产类的初级加工范畴,规范可加工的精油原料以常见10种造林木为主,原木限红桧、台湾扁柏、台湾杉、香杉、牛樟、台湾肖楠等6种树种原木;枝叶则限台湾肖楠、柳杉、龙柏、白千层等4种树种枝叶及土肉桂叶。

张伟𫖮说,「租地造林(承租国有地,林木收益属私人)林农,还有一些本身拥有大片森林的私有林林农,他们可以在自身林地设置初级加工场生产森林精油,再贩售给厂商加工制成精油相关产品。」根据最新法规的规范,所有林农皆可以在林地内设置初级加工场,将林木伐采后剩余枝叶、枝梢残材进行粗解、蒸馏等初级加工作业,合法生产森林精油,增加收入管道。

农业部2020年发布「农产品初级加工场管理办法」并公告「农产品初级加工场适用之特定品项加工产品及其加工方式」,当时林农就可以于林地内设置初级加工场,进行特定品项加工。许贤斌说,林产业的加工相对单纯,过去加工只做到粗解、制材、制炭、蒸馏木醋液等部分,这些在林业机具室就可以处理,「而且,以往林农将林木砍下来,多直接运下山给合法制材工厂,其他就弃置林地,所以过去林业不会有人在林业机具室的基础上增设初级加工场,因为也用不到。」

张伟𫖮强调,无法预期达到足够的经济效益,就不会有人愿意花钱去盖初级加工场,如今,在林业保育署的带头发展下,本土森林植物精油的经济效益逐渐浮现,因此精油原料与萃取方式,去年6月刚被列入农产品初级加工名单中,法规的明确界定,对森林精油产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许贤斌说,「现在法规松绑,森林精油成为林产品初级加工品的其中一员,林农未来可以选择投入这个产业发展。」

张伟𫖮提到,将国产材多元利用,并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是林业保育署投入森林精油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许贤斌说,森林精油初级加工方式以水蒸气蒸馏法与水煮式蒸馏法为主,相较于市面常见有机溶剂萃取法,成分对人体更加友善。

※本文未完,欲阅览全文请详见《丰年杂志》。

※更多精彩内容请详见《丰年杂志》。

※了解更多,欢迎前往《丰年杂志粉专》。

※本文由丰年杂志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