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包入住、厨房共享、卫浴独立、周边设施完善,每张床月租低至450元……
“这个住宿条件我刚好赶上了!感觉好太多了!”来自浙江台州的卢康坤今年9月份刚换了工作,到世博家园外墙翻新项目中做油漆工。本以为要住工棚,眼前的住宿条件让他感到惊喜:四人间、独立厨卫、24小时供电热水,门口就是菜场超市,每个床位月租400—500元,住宿费企业付,自己只要出饭钱和日常开销。
卢康坤住的是位于浦锦路江园路的星空自然公寓,作为浦锦街道新时代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为世博家园四、六街坊外墙修缮项目建筑工人提供住宿。随着明年其他几个街坊外墙修缮的陆续开工,会有越来越多工人住在里面。“在这个城市,‘一间房’有点奢侈,‘一张床’他们已经拥有”,同住的施工队负责人沈飞说。
“没想到住宿条件是这样,
我拎了个包就住进来了”
“你到哪儿了?这里是人脸识别,到了我带你进去。”路上接到浦锦社会工作办公室(房屋管理)相关负责人徐刚的电话时,记者吃了一惊:啥神仙公寓,也人脸识别。走进去后,有点出乎意料。
四人间两张床上下铺,独立卫浴,24小时热水,空调、衣柜、餐桌、洗衣机、灶台等一应俱全,每个床头上都有小木格,可放手机等私人物品,每张床上都挂了帘子,保障私密性。根据大小、朝向,每张床月租费400至500元。走进一间略大些的房间,采光更好。
“在房间里吃住都可以搞定”,再到公共区域,几台洗衣机一字排开,往里是卫生间、淋浴房。“他们人多,怕有时碰到一起,准备了公共的。”由于工种特殊性,公寓还准备了专门用来洗工作衣的洗衣机,且在露台辟出了阳光晾晒区。公寓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公共厨房,走廊里张贴有入住规约、消防管理制度、应急疏散提醒等,还有个微型消防站。
1991年出生的卢康坤没住过工棚,但听工友们讲过。刚换工作时他想进来后肯定是住工棚,没想到住的是公寓,“这里能烧饭,周边生活设施很方便,住宿不用自己付钱,水电费每月公司有补贴,还会发肥皂牙膏牙刷等,只要出饭钱和日常开销,生活成本降低了很多”。
本来以为要住工棚,没想到住进了公寓。
2021年5月10日,他刚到上海时在小区里跟人合租,两人间每人每月1200元,后经老乡介绍今年9月换新工作,“光住宿就省了1000多元,拎包入住,我真是拎了箱子就过来了”。早上6点多出工,下班后附近的民法典公园、浦康休闲公园都是他经常逛的地方,“同事间相处友好,偶尔聚餐,你买菜,他买肉,遇事会互相出点子,很暖心”。
“天天有活干的话每月收入会有一万多元”,不过小卢认为有学历会赚更多。高中没毕业的他报考了西安交大线上课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商业和管理,“时间和财务管理方面还是很有收获的,学会了分配个人资产”。”他说刷墙只是过渡,最终还是要离开这个岗位。
“在这个城市,‘一间房’略奢侈,
对他们来说‘一张床’已拥有”
55岁的沈飞来自江苏南通,18岁开始从事建筑业,2013年到上海。自称“包工头”,承建过七宝老街改造项目,松江泗泾也有个工地,这是他第一次住公寓,以前一直住生活区。“七宝老街改造时在中春路联民路交界处有个生活区,平时住1000多人,高峰时1500多人,集装箱搭建的临时板房,治安也没这个地方好。”沈飞说。
今年7月份,世博家园外墙修缮项目开工,由于工程量小,没有生活区,他就联系了浦锦街道,9月份试住下来觉得挺好,10月1日工人正式入住。“生活区用电只有36伏,也就给个照明、手机充个电,所有大功率电器都不能用,工人的手持电动工具都是到仓库里专门的地方充,烧水做饭更不行”,沈飞说,这里有两个小厨房,下雨天不工作时可以买点菜自己做,改善下伙食。
从到处漂泊到居有定所,还能有点娱乐。
相比原来集中式澡堂、水龙头虽多但有时依然洗不上,现在一个房间4个人,卫浴就在房间里且24小时热水供应,他十分满意:“工人每天至少工作9小时,很辛苦,虽然这是我最小的一个项目,住得却是最舒适的。”楼道每天都有保洁,只要把自己房间弄干净就好了,还有阅览室、台球室,可以看书、娱乐,晚上9点半或10点休息,很规律。
让他觉得很方便的还有楼下就是各种店铺,旁边就有超市菜场,看病有仁济医院、社区医院,跟住在居民区没什么区别;四、六街坊旁二街坊门口有个社区食堂,离施工点步行5分钟,从公寓到施工点也是5分钟……
不过对他来说,住宿成本的确高了。以往板房的成本及水电费,一间一年才1000元,现在除了住宿费他每月还要给每间300元水电费补贴。街道出面协调,将一张床的月租费降至400—500元,水电费按民用标准,这为他减轻了不少负担。
“一间房”有点难,“一张床”已拥有。
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打造的是一线工作者的安居之家。“对工人来讲,一间房不太可能,老早生活区有5张床上下铺住10人,现在条件大大改善。‘一间房’有点儿奢侈,但在这个城市有‘一张床’,不难,对他们来说已经拥有了,舒适度还挺高。”沈飞感慨地说。
“住在这里是有人管的,
碰到困难是找得到人的!”
“做工地的到处跑,哪里有活儿哪里干”,从到处漂泊到居有定所,这让做了20多年建筑的租户老吴有了“家”的感觉。不过,这个行业流动性强,来来往往如何管理?
下班回“家”的老吴
“所有来访人员信息登记都在这个系统里”,徐刚介绍,每个房间入住人员都有详细登记且跟公安联网,个人信息对应门禁系统,人脸跟身份不符就进不来。
除了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哪位租户收到诈骗短信,预警信息会直接把对应门牌号的反诈提示发至运营方,运营方及时上门做好提醒。另外,保障性租赁住房租户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办理备案证,有了备案证就可以在随申办上申请落户。
除了信息登记,设备报修等都由运营方承担,加上楼栋有商业物业,作为租户跟商品房居民享受到的服务可谓相差无几。公寓还辟出一个房间设立了党群服务站,为他们办理个人事务提供方便,如将社区医生功能纳入其中,如何申请办理、如何获得稀缺医疗资源、难挂的号能否通过社区登记申请及个人事项办理流程等等,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答案。
5月31日公寓开始改建,8月29日党群服务站同步改造完成,硬件条件已覆盖,后续街道将在摸索中继续完善。
记者获悉,租赁社区归街道中片区网格直接管理,网格包含各职能部门,很多事项只要找到网格,基本能知晓去哪办,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本身也有工作人员,租户碰到问题未必要到党群服务站协调,而营运方也会帮着记录并提交。之所以“多管齐下”,徐刚说,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住在这里是有人管的,碰到困难是能找得到人的!”
房门是密码锁
公寓目前88张床位开放,入住率约70%,最高时100%,均以企业形式签约。目前开放的公寓为六楼,明年有多个街坊外墙修缮同时启动,数家总包单位预计500名工人,街道计划对更多楼层进行改造,让更多城市建设者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记者:崔松鸽
初审:赵若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