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30萬字寫「流火」 追尋鹿野忠雄足跡

作家刘克襄耗时多年写下30万字报导文学作品「流火─鹿野忠雄的台湾养成」。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百年前日本博物学者鹿野忠雄来到台湾,留下许多珍贵调查笔记,作家刘克襄耗时多年写下30万字报导文学作品「流火─鹿野忠雄的台湾养成」,记录这名传奇人物的足迹。

刘克襄在书序谈到写这本书的原因,源于一次看到鹿野忠雄1938年的报告,里面附有一张手绘「著者踏查线图」,图里面有太多路线,鹿野现有的文献报告和著作都未清楚说明,「我很好奇,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些路线的来龙去脉」。

「流火」典出「诗经」,指7月时节火星移动的天象。刘克襄说:「鹿野忠雄就读台北高等学校时期,踏查虽遍及全台,夏休时节恐最为畅快。回顾台湾自然探查历史,鹿野恐只是匆匆一瞬的过程,但他的惊人踏查能力,以及探索的宽广领域,屡屡惊起一波波涟漪。个人在惊叹之余,谨倾晚年之力尝试注解,探索这位博物学者早期的养成。」

根据玉山社发布新书资讯,「流火」是刘克襄迄今最严肃艰涩的著作,也是一本难产的书。将近30万字的书写,以地域分区,搭配时间轴线,从少年鹿野娓娓道起,直至1933年底次高山最终回的调查。

新书资讯指出,书中内容涉及广泛,每一面向皆是学问。除了直接分析,也援引当时的日籍或台籍人物,例如盐月桃甫、明石哲三、林献堂、陈澄波、辜振甫、高一生、王雨卿等。透过这些人物的创作或足迹,辉映出鹿野忠雄的多元面向。

新书资讯指出,这些百年前的事迹,在作者眼中依旧耀眼,「他(刘克襄)挖着宝,穷尽各方角度琢磨,解构出独特的绚丽光芒。多想年轻时也能像鹿野忠雄这样燃烧生命,迈向博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