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出手,王兴接招。五万亿市场,CEO该向褚时健学习
最近,京东生鲜业务「七鲜」在北京布局前置仓,正好对标美团「小象超市」展开竞争。14亿人的一日三餐,生鲜的特点——刚需、高频、离用户更近,决定了五万亿生鲜是巨头们的主航道,贴身厮杀是必然的。
自2014年开启的「千鲜大战」,创业者折腾了B2C电商、社区团购、前置仓、社区门店等多个模式,前赴后继。我2020年聊到生鲜大战时,
五万亿生鲜,巨头杠上了,那细胳膊细腿的创业者还有机会吗?
首先强调一点,民以食为天,生鲜领域足够庞大,用户需求多样、产品非标程度高,巨头不可能把所有活儿都干了。
比如,区域赢家就是许多创业者的出路,关键点在于:
第一,深耕本地市场,点位密度要够;
第二,经营用户,深刻挖掘本土用户需求;
第三,狠抓区域特色,打造供应链差异化。
做下游终端现金流好、离钱更近,但产业竞争最终是上游的竞争。生鲜的核心是:得上游者得天下。利润大头将来自上游。
十多年前,我做汇源朱新礼的调研,前后去了山东沂蒙、山西万荣苹果产区、重庆万县柑橘产区。在这些地方,汇源均建有生产基地。当年,他想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就是看好供应链上游的发展,想进入农业种植业。
许多下游零售渠道公司,都在发力提高自有品牌订单占比,就是因为自有品牌产品毛利率高得多。农产品品牌化是未来的方向。只是这个是赚苦逼的钱、耐心的钱。
我对农产品品牌化的认知,起于褚橙。2009年,褚橙还未推向市场时,我就去褚时健家里上门拜访过。褚老告诉我,有没有品牌,售价是10倍的差距。他把种烟草的一套方法论用在种橙子上,认真做事,就能挣钱。
总结褚橙品牌化之路:
第一,必须有资本投入,褚橙最初投入有1000万元,平地、修蓄水池、拉水管等等,不是家庭农场能承担的。反过来说,如果你有点家底积累,希望做一件长坡厚雪的事情,农业或许就是新出路。
第二,采取强管控模式,进行严格的技术管理,将褚橙种植24道工序变成标准化动作。
第三,懂农民、接地气。对农户的管理和激励是一门学问,许多年轻的农业创业者就折在这里。
做供应链上游,就两个字:好吃。今年,我拜访十月稻田创始人王兵、赵文君,他们当初靠三个字的核心竞争力融到了3个亿。
哪三个字?「口感好」。
如果抛弃品质,只关注价格,行不行?不行,因为消费者对入口的东西还是讲究品质的。曾经有家公司能做到极致的廉价,但是无法保证产品的干净、品质,开了几百家门店,最终还是倒闭了。
「吃」是永恒存在的需求,五万亿生鲜市场里,巨头的优势在于资源、效率和管理,创业者如何避其锋芒,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万变不离其宗,要抓的无非两头:用户和供应链。有志于此的创业者,欢迎添加微信与我交流,备注:姓名-公司-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