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英:台综院持续淬炼 迎向净零新时代
图/台综院提供
更多《面对面》请上工商时报官网
台湾综合研究院
黄辉珍 小档案
刘泰英 小档案
吴再益 小档案
台湾综合研究院将在3月19日庆贺成立30周年,回顾历史,当年企业人士慨捐集资,提供学术菁英筹划运作,研究成果作为府院政策建言,持续为面对内外剧烈变迁的国家,贡献长期整体发展的重大咨询。本报在台综院迈向发展里程碑之际,独家专访台综院创办人刘泰英、董事长黄辉珍及现任院长吴再益,剖析知识性且专业化之民间公共智库与政府运作的互动。
以下为专访摘要:
问:台湾综合研究院30年前成立、甚至30年后的现在,名称和组织发展与各智库有所差异,刘创办人是如何考量的?
不只就经济来解决经济
刘泰英:民主国家对于智库的依赖非常大,因为一般公务员公务繁忙,很难冷静通盘思考国家未来的事情,有人说「公务员看过去,商人看现在,学术界看未来」。然而,如果判断国家发展方向不够精准,未来就可能发生很大的问题。我早年以经济学者担任李前总统的顾问,遇上棘手严峻的问题不全然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因为经济涉及国家安全及教育政策等多面向且错综复杂的课题。因此成立当初,为回应李前总统的各式提问,于是采取综合型的研究院,以综合智库来因应,才能完成李前总统的交办事项。成立时有参考日本三菱公司综合研究所的作法,以经济为核心向外扩大并将其它议题纳入。例如两岸关系、气候变迁、俄乌战争等都会影响,这也表示不能单纯就经济来解决经济问题。
问:台综院成立30年与台湾快速发展60年同轨,两岸关系、两岸经济关系在这段期间模模糊糊、忽离忽近,您和台综院团队曾如何向李前总统建言?
刘泰英: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相当密切,随着时间的变化,两岸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在变化。比如说,早年大陆经济比较落后,工资比较便宜,大量的台湾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性的产业就移往大陆,以当时情况移往大陆是好的现象,但李前总统以「戒急用忍」节制台湾资金与人才移到大陆,以避免太依赖大陆的经济,不要造成台湾长期经济的发展不利及不稳定的影响,同时也必须考虑两岸的政治问题。有鉴于此,经济问题是相当的复杂,两岸经济问题更是难解,不是一般公务员能够完全了解。
「戒急用忍」上路后,我们高科技业移往大陆的情况就比较少了,劳力密集型产业则以两岸为供应链及生产基地,由台湾供应原物料、机器设备给大陆,形成区域产业关联。
台湾不用怕大陆抵制
现今很多人说,两岸关系现在这样,万一大陆对台湾实施经济抵制,会对台湾带来危险。我根据经验研究过,不会有危险!因为大陆若要抵制台湾经济,本身就会发生很大的经济问题,例如缺原料、零组件等,这就是智库进行研究时要很注意的部分,也因此我们随时会向李前总统作建议。台综院也曾成立国家战略与安全研究所,类似美国国家军事研究机构,国安局有委托研究,后来因国安密帐等政治因素而停掉,非常可惜。
问:现在台湾的地位跟过去已经有所不同,台湾的处境其实看起来比较艰难。就现今的两岸关系与台海局势来讲,您会对我们政府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刘泰英:从大陆的政治考量角度,台湾是处境困难;但若以晶片来说,两岸之间的活动现在变成台湾掌握有利的地位,未来是AI的时代,我们的晶片技术全世界第一流,连美国、日本都需要台湾的支持,晶片不仅对经济发展重要,更最重要是国防的应用,俄乌战争、中美对峙都需要晶片。因为晶片对政治、军事的影非常大,台湾处于领先的地位,所以全世界不敢对台湾有任何不利的作为,包括大陆在内。
欧洲工业革命花了200年才走进工业现代化,美国花了100年、日本花了50年才有今天的大国局面,台湾花了25年就形成现在的高科技时代,这是了不得的成就,将来全球的经济都以AI为中心的发展,晶片将作为台湾一切的有利支持,所以我真的认为台湾安全不会有问题。
人才培训 有与国外合作
问:台综院的研究要全面观察、又要突出重点,需要经济理论基础、又要前瞻建言,人才方面如何因应?
刘泰英:研究机构除了研究,还要训练人才,台综院有内部培养和大学合作,也有国外合作,例如净零碳中和是全球趋势,很多进程非常的快,就需要国内外一起同步。一般学子自大学院校毕业后进来台综院,我们会继续做训练,提供专业、专门研究的训练,即使是博士学位进来的研究员,从事实际研究的时候还是会觉得不够、还要继续做研究,因为现在所有事情都变化太快了。而政府部会虽不乏研究人员,惟公务员非常忙碌,没有办法冷静整体思考,因此智库要培训研究员为部会解决问题,政府机构现在也因此相当需要智库。我们很感谢政府对智库研究的支持,才能继续培养人才,研究机构永远要走在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