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臂弯处的文明沃土

新乐人被认为是沈阳人的始祖

龙岗钟灵秀古河华章。「龙岗」即是横亘东西位于沈阳市区北部的地脊。从东部辉山天柱山一路走来,经山东咀子、二台子、直至塔湾戛然而止,形成皇姑区内的地理高位势。天柱山是努尔哈赤的墓园——福陵之所在,隆业山是皇太极的墓园——昭陵之所在,那真是清朝一部开国史,两代创业帝王陵。皇帝,在中国历史传说中被喻为「真龙天子」,福陵、昭陵均位于「龙岗」之上。

有趣的是,「龙岗」之下便是古浑河故道北运河),古浑河从东向西汩汩流淌。皇姑区以「龙岗」和古河为中心,成为文化积淀深厚的沈阳城区之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位于皇姑区的新乐文化遗址逐渐为人们所熟悉,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掘的拓展,人们对新乐文化的特点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新乐文化出土的石器属于细石器时期,即新石器时期。出土的石器器形多以中、小型居多;以石片类石器居多;以打片和锤击及压削法为其基本加工方法,有铅笔头形和楔形的石核;石器加工由单面加工向两面交互加工过渡。这些特点,与省内鸽子洞遗址、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石器特点基本相同。所以,自古以来今皇姑地区就是华夏居民繁衍生息、创造人类文明历史的舞台。

新乐文化遗址中的居住址多为半地穴式,呈长方形,多依土坡挖掘而成,有些在下坡处还垒砌石块垫平,有的墙壁与居室地面还经过火烧处理。有的房址中用卵石围成的灶址仍清晰可辨。遗址中出土的陶器,无论是直腹罐还是鬲、碗、钵、豆、壶等均多以压印「之」字形编纹、条纹为其主要装饰。这种做法与山东、辽西等地出土的陶器特点也完全一致。所以,自古以来今皇姑地区就是华夏族文化广泛分布的地点之一。

在新乐文化遗址,西部,有新民的东高台山遗址、公主屯后山遗址、偏堡子遗址、金五台后三台遗址、西高台山遗址、东高台山遗址、腰高台山遗址、辽中大黑北岗遗址、白家村后沙岗遗址;东部则有沈阳农业大学后山遗址。但新乐文化的中心在皇姑区。在现出土遗址附近,东有友谊宾馆院内,西有辽大院内、塔湾塔上地区,均有同类文化遗址、文物出土。

新乐文化孕育了新乐人,而新乐人正是7200年前沈阳人的前身。

相沿而下,青铜时代(距今3000年前)的遗址在皇姑区也有广泛的分布,中心遗址仍在新乐(即北运河北岸今遗址博物馆附近)。在这横贯市区北部的「龙岗」及其南北,出土过小刀残段、青铜质的饰环、青铜短剑、青铜斧等器物。它们与新民牛营子遗址,苏家屯区馒头山古城子南山,老虎冲、康宁营子遗址,东陵区莫子山遗址,新城子区侯三家南岗、道义屯、全胜堡遗址,于洪区郑家洼子、平罗遗址、上蒲河遗址等一起明确了沈阳地方文化的内涵。与新石器时期文化典型一样,皇姑区也成为青铜文化遗址的富集区域。

无论是新乐文化还是青铜文化,都准确地验证了沈阳先民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一致性。有些遗址即为两种文化的叠加,这不但可以说明自史前以来皇姑区即是先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区,而且可以说明这里一直是农耕、渔猎发达的地方。

要注意的是新乐文化是史前人类活动的遗址,其社会形态尚属原始部落阶段。而青铜文化时期则有了国家这一社会形态。约自西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王朝国家形态的时候起,今皇姑地区就成为华夏东北域的一部分。

西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今东北地区的西南部正处于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当时辽东地区也与商有了经常性的联系。前面提到的青铜文化就是这一时期沈阳先民的文化遗存,当时今皇姑地区也是商王朝辽东封国的一部分,是农耕经济为主的地区。

约2300年前,辽东正式成为中原王朝之一燕国辖境的一部分。由于燕长城在今沈阳的北部,位于今新民、法库、康平、开原一线,今沈阳即成为辽东郡治襄平与长城之间最重要的据点城池之一。此时是皇姑地区出现农耕村庄的开始。由于中原人民的移入,皇姑地区的农耕技术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自新乐以来的漫种改变为垄种,这样便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准,有利于保墒和防涝,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水准。特别是由于铁器的传入更是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古浑河河道两侧及附近陆续出现了几个村庄。今塔湾、泰山等地区有了新的发展。

西元前222年,燕王喜在襄平被俘后,秦政权始设辽东郡。今皇姑地区即是辽东郡下的候城县辖境。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制度开始实施。秦末战乱,一些中原居民避祸辽东,一部分在今皇姑地区落脚。这里土肥美、宜五谷、知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

汉代元封二年(西元前109年),候城县治仍在今沈阳古城内,今皇姑地区位于北部和西北部城郊,经济中心在今塔湾地区及其东南,商贸之风渐兴。在生活习惯上也往往以杯器食,逐渐讲究起来,语言特色也开始形成。例如:小孩泣而不止,则说:「咺」「咺卿」。孵鸡仔,则说:「抱鸡仔」等等。秦砖汉瓦的公共建筑(主要是官衙等)也开始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辽东成为鲜卑慕容氏政权与高句丽争夺的重点。今皇姑地区也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自从西元405年起,辽东郡和玄菟郡即被高句丽占据。

隋唐时期对高句丽用兵,今皇姑地区或成为军事争斗的战场,或成为进军的要道。高句丽军曾筑长城抵御,而长城的一段正在今马三家子及其南北。今皇姑地区先是作为高句丽的后勤补给之区,后又成为隋、唐军队进攻的首批目标。

唐代但采取了历代中原移民内迁政策,致使汉以来发达的农业经济遭受重大破坏。

辽金时期是今皇姑地区发展的重要时期。前后300多年间,城市得以恢复重建,其周围阡陌毗邻村庄相望。今皇姑地区曾于新乐上层出土辽墓,与皇姑毗邻的下坎子、北塔、北陵农场等地有辽墓出土。均说明今皇姑地区在辽代既是沈州城郊,也是人口较稠密的地区。

特别是建于重熙十三年(1044)的无垢净光舍利塔(即塔湾塔),为辽代建筑物遗址在今皇姑地区的直接证明。从出土文物的内容分析,塔是邑人李弘遂等100多人集资建造的。其目的是祈愿雨顺风调,并为统治者祈愿。但从捐资者的名录看,其中既有荣禄大夫检校大师使持节沈州诸军事行喦州事,御史大夫上柱国汤水郡开国使,食邑1500户,食封150户的耶律庶几;有昭德军副节度使银青荣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云骑尉李克永等官僚及家属,也有僧人和村民。其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建置、地理情况、民族关系、婚姻状态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

重熙年间,兴宗执政,已处于辽朝的中后期。当时,「东京诸州盗贼蜂起,渤海、汉儿群聚为盗契丹不能制。」当发生在沈州周边的数次农民起义在攻掠沈州时也曾以今皇姑地区为战场,看来塔湾建塔主要是出于延续契丹贵族统治的政治需要。

元代对今皇姑地区来说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这里虽经金元战乱,但未曾成为一片不毛之地。随着居民成分的变化,农耕生产较之辽金时期又有新的发展。

西元1212年,蒙古铁骑扫荡辽东,但旋至旋撤,在一阵杀掠之后,沈州城池被毁,蒙古骑兵又回归大草原。西元1216年,蒙古军木华黎等率部追击耶律留哥叛蒙势力再入辽东,沈州被蒙古骑兵占领。今皇姑地区的草甸子、沼泽地成为牧放牛羊和驰骋战马的演武场。

至此,元代在今皇姑地区有蒙古贵族的牧场,有千户所、百户屯,有女真族、汉族的村屯。从布局来看仍多以古浑河故道(北运河)为依托东西伸延,而辽金以来的塔湾地区则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成为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魅力城市」APP扫码阅读「传奇盛京 福运沈阳」电子画册

如果想获得更多旅行资讯敬请关注「城市曼波」微信公众号,带你寻找每个城市最值得探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