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曙光初现 积极政策信号扭转市场悲观情绪

从2021年初高点至2022年10月低点,MSCI China指数下跌累计超过60%。其原因除了经历2021年严厉的互联网监管、房地产去杠杆政策之外,今年过于极端的防疫政策,和民营企业开发商生存极其困难,均导致经济增长承压,失业率问题突显。更甚者,二十大的人事任命结果,又让市场对未来中国是否轻经济、重安全产生不少疑虑。

姑且不论权力过度集中和新领导团队经验是否足够的担忧,市场对于短期政策走向的反应,的确充满悲观情绪,尤其外资主导的港股竟比A股反应更为负面,充分显示其对中国新领导阶层的不信任,以及对未来政策方向的高度不确定感。

持平而论,相较于十九大提出的共同富裕,二十大并没有太多意识形态的转变,其重申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基调,相当程度也能减缓市场的担忧。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虽然国家安全和供应链自主的重要性持续提升,但其力道并未大到阻碍经济发展,中国长期经济增长计划,仍以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目标,由此推算未来13年的年均增长率可以维持在4%上下。

依统计局公布的资讯,第三季制造业PMI下滑0.9至49.2,进出口贸易数字,则是自2020年以来首次转负。在基建投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影响经济走势最大的变数,应在于房地产和消费。这两个领域今年以来一直受制于房地产政策放松的力度不够以及清零政策而反复不定。在悲观情绪蔓延之际,11月8日民间企业融资「第二支箭」和11月10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被视为政策表态的强力信号。

本轮房地产大幅走弱,已形成多年以来最严重的下行周期;房地产新开工和房地产销售面积分别从先前的高位下降50%和30%以上。房地产直接和间接影响中国GDP的25%左右;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则占地方政府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是地方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房地产是否能回暖,对于经济走势将会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过去几个月以来,房地产政策逐渐边际宽松,但在房价下跌、融资受限、销售疲弱和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民营开发商的困境并未获得有效解决,仍受困在恶性循环中。新的政策焦点放在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包括新增额度、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提供资金、大幅放宽抵押品等。此外,信贷和债券融资均有相关支持政策出台;接下来,对于「第三支箭」,如股权融资的支持也可期待。

在防疫政策部分,虽然调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政府尚需进行多项重要准备工作。但至少新出台的二十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先前相对激进严格的清零政策,对未来进一步的宽松调整做了铺垫。防疫政策的调整,对于消费信心和复苏至关重要,市场目前普遍预期明年3月召开两会后,可走向与病毒共存的模式。

总而言之,在海外通膨数据降温、美元回落的大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压力已获缓解,中国股市震荡可望止稳。尚待留意的是,由于房地产宽松政策传导至销售回温仍需时间,而防疫政策放宽也须循序渐进,短期内市场难免因疫情反复和基本面数据不佳而有所波动。

本文以为,12月初即将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聚焦当下经济局势和定调明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指标;新一届领导团队的具体表现,可供市场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重点和方向,有更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并且有助于重新评估其增长动能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