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礼聘9诺奖得主 性价比惹议
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左)为三位诺贝尔奖得主颁发国际顾问委员聘书。(取自海南大学新闻中心)
诺贝尔奖得主Harald zur Hausen博士(左)今年高龄83岁,获聘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教授。(取自微信公众号@天津医科大学)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左)今年81岁,获聘哈尔滨工程大学荣誉教授。(取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官网)
大陆延揽诺贝尔奖得主大学
大陆近年积极吸引国际顶尖优秀人才,协助研发高科技,培养大陆本土人才,诺贝尔奖得主就是主要目标之一,今年5月初至8月底,大陆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聘请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海南大学就邀4位得主担任第一届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让大陆学界、医界聘用的诺贝尔奖得主一口气增至9位。
这9位诺贝尔奖得主中,6人是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3人为化学奖得主,看得出大陆高等教育对医学及化学领域的重视。
不过,争相邀请诺贝尔奖得主的风气与性价比,在学界、舆论有两极化争议。赞同的人士认为这些诺贝尔奖得主都有杰出的科研成果,拥有过人的科学远见和科技资源,可以为校方提供丰富师资力量,对提升科研水准和国际交流都有极大裨益。
也有人抱持反对态度,认为大陆学界邀请的诺贝尔奖得主年龄偏高,平均年龄约73岁,精力有限,加上他们的得奖研究都是多年以前的成果,这些人多数过了科研创新的顶峰时期;此外,重金聘请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几乎都身兼数职,除了在大陆或香港的多所大学担任荣誉教授,也在国际间其它大学或科研机构任职,难以专心指导大陆研究团队或学生,有些甚至在大陆只有虚职、虚衔,如荣誉教授等,性价比不高。
会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偏高,平均都过了70岁,加上科研工作者和科研成果的数量激增,一些成果「等待」获奖的时间相对延长有关。
荣誉教授义务没规定
举例来说,目前大陆礼聘的诺贝尔奖得主,年龄最高的是天津医科大学的名誉教授Harald zur Hausen,1936年出生的他,今年高龄83岁,得奖研究是1970年代的「人类乳突病毒是子宫颈癌的成因」;哈尔滨工程大学延揽的日本荣誉教授野依良治,今年81岁;年纪最轻的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Edvard Moser,也已经57岁。纵使有些获奖者不断维持发表学术文章,也很难说这究竟是研究团队的综合水准,还是诺贝尔奖得主的个人实力。
此外,陆媒指出,这些诺贝尔奖得主大多是只身到大陆担任教职,在大学中的头衔多为名誉教授、荣誉教授或特聘教授,通常是授予在学术界有突出贡献学者的荣誉称号,大多没有正式教授的合约,即使签了聘用合约,也缺乏实质性拘束,且多数在中国大学担任荣誉职,究竟应该为学校履行哪些义务,通常没有明确规定,也缺少制度保障,因此,对学生、学界或大陆的科研领域有多少帮助,很难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