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博士应聘中学教师 期待「鲇鱼效应」焕发新的生机
大陆《工人日报》12日报导,近日广东深圳「四大校」(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的某校教师职缺面试,生物学科目应聘者进入面试的有7个人,其中4个人是博士,而化学专业进入面试的应聘者全是博士。(示意图,新华社)
大陆《工人日报》12日报导,近日广东深圳「四大校」(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的某校教师职缺面试,生物学科目应聘者进入面试的有7个人,其中4个人是博士,而化学专业进入面试的应聘者全是博士,随后「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话题迅速窜升到大陆社交媒体热搜第一。他们进入教师队伍后,很可能如「鲇鱼」一般,搅活传统教学模式,促进相关改革,令教育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7个人面试其中4个是博士,学校最后招聘的4个人里3个是博士」——竞争如此激烈,令不少人咋舌,但实际上,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旺盛,不少海内外名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生涌入了教师队伍,这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资料显示,大陆已有2846个区县的预算安排,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准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稳定、收入高、职业荣誉感等,都增强了中小学教师职位的吸引力,也让「从教热」持续升温。
报导分析,众所周知,名校博士、硕士生大多拥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在同等招聘条件下,竞争优势往往更大。而且,这些高学历毕业生往往非常年轻,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他们进入教师队伍后很可能如「鲇鱼」一般,搅活传统教学模式,促进相关改革,令教育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基础不稳,大厦难立。中小学教育是在为社会培养基础性人才,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运。近年来,大陆基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但人才力量薄弱,一些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素质教育能力欠缺等问题,仍有待突破。某种角度上,这也成为「双减」政策落地的拦路石之一。因此,中小学教师队伍亟须补充高品质的新鲜血液,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推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各地中小学在招揽大量高学历毕业生后,要善于利用这些新鲜血液,鼓励他们创新教学方法,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突破「刷题」「题海」等套路,大力宣导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激发中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力、动手能力,为大陆国家夯实基础教育,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能够在各行各业贡献作为的创新型人才。而这最终影响的,或许是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