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分析两会数据 首提1.4兆斤粮食产量新目标依据与实现
陆媒分析两会数据首提1.4兆斤粮食产量新目标依据与实现。(大陆央视)
新华网 8日报导,大陆在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3兆斤(市斤,折合6.5兆公斤,下同)以上、2024年突破1.4兆斤新台阶后,首次在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粮食产量提出1.4兆斤左右的新目标。依据何在?
14亿多人口要吃饭,大陆粮食连年丰产,但粮食需求不断扩大,粮食总体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
今年1月中共中央、大陆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画(2024-2027年)》,2025年目标设定1.4兆斤左右,认为有助于稳定农业生产和社会预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两会三大报告里,有一系列实招、硬招:
——抓好耕地保护。「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守耕地红线,严格占补平衡管理。高品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灌区建设,推进退化耕地治理。
大陆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岗说,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数量,也要提品质。要全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让良田种好粮。
——强化科技创新。2024年,大陆粮食产量创新高,其中单产提升贡献率达八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
近年来,大陆连年丰收,但农业大田生产技术仍有提升空间。大陆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坚持提高单产和品质并举,把大面积单产提升作为粮食生产的关键举措。加快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将提高技术到位率,带动粮食大面积增产。
种子是农业的「晶片」,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和品质。大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教授茹振钢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将加快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保障粮食安全,提升老百姓的餐饮品质。
——保护两个「积极性」。去年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低迷,有些品种价格跌幅较大,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准。启动中央统筹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
《预算报告》也明确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继续对产粮大县给予奖励支持、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等一系列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班立桐说,这些关键举措将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助力实现粮食产量1.4兆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