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莆田Delta病毒已传播了一定时间 福建面临一场硬仗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医务人员正在为居民进行咽拭子采样。(中新社)

大陆《中国纪检监察报》14日报导,大陆十一长假将届,福建本土新冠Delta疫情突然袭来,疫情在莆田的小学例行核酸检测时被发现,传播链已延伸至厦门、泉州。大陆国家卫健委派出赴福建工作组专家判断,目前莆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续在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中继续发现病例的可能性高,疫情存在外溢风险。莆田病毒已传播了一定时间,福建面临一场硬仗。

莆田疫情肇事者,初步判定是德尔塔(Delta)变异病毒──今年以来,广东、云南、江苏多地出现的新冠疫情,都由Delta毒株引起。

「就现有情况看,此次疫情的社区传播已经开始了。」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注意到,连日来福建出现多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数多、分布范围广、来源多样。「既有来自隔离点的,也有来自学校、工厂的,还有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应该说病毒已经传播了一定的时间。正如国家卫健委工作组的判断『形势严峻复杂』,福建面临一场硬仗。」

在人们的印象里,Delta毒株有一大特点:潜伏期较短、发病快,但此次疑似源头林某某的经历却在「颠覆」大家的固有印象。在其入境后21天的集中隔离中,9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时隔38天才确诊。这是否意味着Delta毒株存在「超长潜伏期」?

姜庆五强调:「在潜伏期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还是认为,Delta是个高风险的、传播快的病毒变种。我们必须首先排除这个病例在隔离点感染或在社区感染的可能性,才能考虑『超长潜伏期』的可能。从现有已知情况看,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据不足。这个问题一定要谨慎对待、科学分析。」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表示,公众不用特别担心Delta毒株感染者会大量出现「超长潜伏期」的情况,「因为Delta毒株目前表现出来的普遍特征,其一是传染力强,其二是病毒载量高,所谓病毒载量高,其实也意味着它很容易就被筛查出来。」

相较於潜伏期的问题,姜庆五更关注隔离点的潜在风险。「隔离点毕竟不是医院,有些宾馆在空间结构上可能不利于隔离,另外管控措施也有待加强。」姜庆五认为,关于隔离点的规范管理,仍有待加强。

有人担心,大陆现有的「14+7」集中隔离期是否足够?姜庆五认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而言,就绝大多数观察结果来看,『14+7』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期限。如果延长隔离期,那是没有底的,哪怕是半年也不算多,但是我们要综合考虑疫情防控和个人活动的双重需求,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

事实上,姜庆五也曾追踪过类似案例,在同一隔离点发生了两例或两例以上的「超长潜伏期」感染,但没有足够证据完全排除隔离点的病毒传播问题。「关键还是要把隔离点的防控措施都做到位。」

本轮疫情中未接种疫苗的低龄患者较多,加强学生群体防护刻不容缓感染人群年龄小,也是本轮莆田疫情的特点之一。截至9月12日0时,在莆田市已通报的病例中,有19例年龄为12岁及以下,最小的3岁,而这部分人群目前尚未开展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

「其实,新冠病毒对整个人群都是易感的,不分男女老幼。」姜庆五解释,「过去儿童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新冠肺炎此前在他们当中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传染源没进去。」

姜庆五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群体更易感。因为他们聚集在教室学习,密集程度较其他人群来说可能更大。「对于学生群体,无论怎样加强防范都不为过。一旦传染源进来,就像火种掉进了树林,非常危险。」

疫情还未完全过去,学生群体应如何加强防护?姜庆五建议,学生还是应该放学回家,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社会活动复杂的娱乐场所,同时,尽量在本地活动,减少远途出行。一旦校园出现异常情况,一定要立即上报、果断处理,该隔离就隔离,该停课就停课。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病毒学家金冬雁指出,此轮莆田疫情,当地「每半个月对10%的师生进行核酸适时抽检」是学校防疫非常先进的一种做法,可以推广。

本轮疫情规模有望在十一长假前得到控制,「双节」出行应小心谨慎,避开太过热门的景点针对本轮疫情,福建省委书记尹力表示,要齐心协力抓好外防输出、内防扩散各项工作,坚决遏制疫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