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倒帐 形同二年前兴航案翻版
四大惨业持续发酵下,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大同集团旗下的华映、绿能相继出事。(图/中时资料照)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大同集团旗下的华映、绿能相继出事,这种同一集团的「倒帐双重奏」不仅银行团群起直呼前所未见,银行团成员回想起2年多前的复兴航空解散、清算一案,如今华映重整案不仅是当年复航案「原班人马」参与,而且现在绿能先是声称经营困难,然后走上解散清算一途的模式,更是和兴航案极其近似,银行团人士直言,背后应有同一个「法界高人」在指点,这位高人,在不少上市公司的重整、清算、解散案,是相当活跃的知名律师,包括台北地检署二年前还为此发过对外说明,交待案情始末。
银行团主要成员分析,光是比较华映重整申请及兴航声请解散清算,就有三个共同点,不论是委任律师、以及指定开设信托专户,甚至连送入信托专户的金额都一模一样:「都是12亿元!」截然不同的两种产业,能如此汇聚「三大巧合」,当时就引起许多银行团成员的质疑,特别是交给律师在银行所开设帐户的信托金额,不论兴航、华映都是12亿元,当时就引发银行团内部质疑的声浪,是「茶壶里的风暴。」
而当时华映的法务长林敏浩,还同时兼任兴航的破产管理人,对此不少银行团成员不满指出,这些现象让银行根本就觉得大同集团先派人去别的公司对解散、破产「实务取经」,然后再复制回大同集团,先是运用在旗下的华映,现在又运用绿能。
现在大同集团在银行团今年3月一致通过纾困方案之后,时隔三个多月现在竟然无预警对外宣布要「清算解散」,而且事先未知会银行团,不但如此,时间还是绿能原订要在17日向银行团作最新营运现况报告说明的前2天。而回想起去年华映申请破产重整也是一样,就在华映宣布重整的前一个星期,华映还在和银行团谈联贷续约。
银行团成员愤慨指出:「拖时间,清算人可以多捞一票,之后在声请破产,当破产管理人再捞一笔!」现在大同集团无预警再宣布绿能清算解散,玩的就是同一套把戏。银行团人士比对兴航案和绿能案指出,简直就是兴航案的翻版、如法炮制:「先说经营困难、请求债务协商、最后走上清算解散一途。」
银行团人士指出,其实,纾困债务协议对公司而言,其实是一把「保护伞」,不仅在处份担保品上有限制,甚至银行连相关的呆帐提列,也不见得能马上进行。例如,京城银就指出,去年董事会已通过同时对绿能打呆,包括京城银内部也评估,绿能其实更危险,然而其后因为债协,连带银行的打呆计划也必须后延。
更让银行团感到讶异的是,「连经济部工业局绿能都动用了来向银行团争取纾困,现在又迳自宣布要清算解散。」这形同连工业局都敢骗:「以后哪家银行还敢帮忙债权协商纾困案?」
虽然三月份已作成纾困协议,但多位银行团成员私下指出,其实近二个月来,早已感到「不妙」,主要有三个现象:
1、大同集团在数月前公告,不同意子公司绿能和银行团债协条件之一:银行团所建议的担保品处份方案,因此反对子公司的纾困案,这种母集团竟然不支持子公司的纾困案,还是第一次看到。而背后原因,是银行团建议,大同集团的尚志资产,应配合一并出售厂房所在的土地,如此标售较能顺利进行,但大同集团不同意,其实已等同「让尚志和绿能切割。」不愿再为绿能负任何责任。
2、绿能先前已发生疑似跳票的问题,虽然绿能在上周向银行团解释是「换票」,让支票到期日延后,已避免实际跳票,但银行团已为此非常忧心,所以才要求绿能17日再来报告最新营运状况。
3、银行团要绿能配合执行的事,绿能动辄把经济部工业局、企业纾困辅导处等单位擡出来,让银行担心被扣上「不力挺产业」的帽子,但另一方面,绿能的营运实在每况愈下。
尽管不是没有心理准备,但绿能最后能如此无预警式的由大同集团在周一晚间对外公开表态将办理绿能的清算解散,继华映之后又再度「无视」银行团存在的作法,令不少银行团成员寒心。而大同集团接二连三复制上述的手法,会否起「寒蝉」效应,波及其他的产业,让其他真正需要纾困、救亡图存的公司因而被波及,反而得不到银行支持纾困案,有待后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