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全国碳交易市场19日实施 首波只纳发电业就超过欧盟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在19日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示意图/达志影像/美联社,下同)
中国当局计划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在19日启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由于电力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首波只纳入发电行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是解决二氧化碳排放市场化手段的重要环节,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综合陆媒报导,中国自2013年6月起,在北京、重庆、上海、天津四个直辖市,广东、湖北两省以及深圳特区陆续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今年9月,试点范围内累积的配额成交量高达1.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人民币45.16亿元(约新台币203亿元),碳排放总量与强度都呈现下降趋势。林克强表示,这些经验有利于全国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碳市场管理部研究员李彦表示,碳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机制减排方式,管控企业将剩余配额通过交易市场出售给配额不足的企业,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有效配置,达成总量控制和公共资源合理化利用的履约目标。
资料显示,由于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国排放总量中占比较大,即便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只有纳入这项行业,碳市场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占全国排放总量的39%。除此之外,中国仅仅纳入电力行业的碳市场就超过欧盟市场。
中国碳交易试点的市场碳价大多维持在每吨人民币30元(约新台币135元)上下。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曾说,碳价要在2020年以后才会达到每吨人民币200至300元(约新台币900元至1400元),在这之前,企业都还没办法感到真实压力。
林伯强说,根据碳交易试点和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目前实施碳交易市场有以下几个阻碍,一是碳价波动较大,碳交易频繁导致碳价格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透明与公开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目前中国碳配额发放比较宽松,经常会配额超发,导致碳价下跌,这对于节能减排的推动作用会有所减弱。三是中国对于碳市场交易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企业通过碳交易完成减排目标,更多地是一种自觉行为,由于监管的不健全,无法确保碳交易的有效性,以激发市场活力。所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制度保障应加快解决。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