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团新闻热的背后
(图/马英九办公室提供)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连续两年邀访中国大陆知名大学年轻学子,加上知名青年体育选手(例如世界顶尖桌球选手丁宁、马龙)光环加持,的确占去不少新闻版面,但究其实,那是种不正常现象。如果两岸关系退步到这样的学生团来台被视为须追访的新闻,那么两岸的未来着实令人忧心。
这样说,是因为两岸关系进步时,以「九二共识」(国民党马英九政府称其内涵为「一中各表」)政治谅解做为桥梁,中国大陆的省委书记/副书记、省长/副省长或同级别官员率团访台者便超过25次。信手拈来就有:2010年广东省省长黄华、2011年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2012年北京市长郭金龙、2013年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2014年河南省长谢伏瞻、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等等,学生互访根本不受各界注意。
另外,2014年,时任台南市长、民进党中常委的赖清德访问上海,提出两岸用交流取代围堵而且应自信地交往。2009年及2013年,时任高雄市长、民进党中常委的陈菊去访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共六城市,于2013年8月在天津还会晤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并共进晚餐。
如今这些看来像天方夜谭,而且两岸一般人民的往来仍有诸多政治限制,直航班机数量也锐减,还有双方发动的网路认知战、美陆竞争不歇等因素,在在令人逐渐担心起两岸民间社会的疏离感甚至敌对感,进而让两岸的「主战派」更有操作空间。
又如果检视两岸陆委会与国台办的(官方)关系,以及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准官方)关系,也可理解为何中国大陆大学访团会在两岸掀起如此涟漪。
从马政府时期的反对台独、求同存异、搁置争议、互利共荣,到这几年的一中一台、排同求异、突显争议、相互利用。国台办最近对于1992年两岸政治协商结论的诠释,只剩没有明着讲当时同意在事务性协议接受「一中各表」,但陆委会仍是装睡叫不醒,不想接球,因此两岸关系的官方交流持续中止。当上层关系恶化至此,海基会与海协会功能大幅萎缩则不意外,遑论前者想执行如保障台湾地区人民在大陆地区权益、两岸行政及司法协助事项等业务,可谓难上加难。
所以,当这些中国大陆年轻学子出现在台湾,无异于两岸关系浊流中的一股清流。这些学子偶尔被一些独派媒体或人士「泼红漆」,但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年轻、活泼、清新、专业的形象,而且他们并非政治人物,让人很难找到攻击的着力点。
总之,吾人不是唱衰马前总统邀请中国大陆的菁英学生来台参访交流,而是希望当这类活动不会受太多注目,大概就表示两岸关系历经波折,终于又往和平、健康的方向移动了。(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