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股权投资!屠光绍、单俊葆、李家庆等重磅发声

作为浦江创新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8日,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正式开幕,搭建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的国际化创投服务平台。在当天召开的主论坛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上交所副总经理王红、上海国投公司总裁戴敏敏、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和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等就当前科技创业投资现状和趋势重磅发声。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我国应促进投贷联动加快发展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表示,我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历年股权投资总规模小于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以2022年为例,当年股权投资总金额占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的6.14%。

“从PE投资久期与科创企业的成长期对比看,我国短期资金较多但长期资金资本较少。”屠光绍表示,“中国私募投资的投资周期普遍短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合同期通常在10到12年,而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合同期限长的7到8年,短的只有3到5年。”

“从资金来源看,国有资本正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人民币基金最主要的出资方。”屠光绍说。

从PE投资资金的进入与退出平衡来看,PE具有流动性需求但退出却不顺畅。屠光绍透露,2006年到2023年,中国科技行业共发生投资事件24.16万起,退出事件总数2.97万起,退出事件占投资事件的比例为12.3%;科技行业投资总金额12.26万亿元,退出总金额9.33万亿元,退出金额占投资金额的76.1%。

“科创投资总体不足情况下,还存在‘资本扎堆’现象。”屠光绍表示,短期内大量资金跟风涌入特定行业赛道,形成估值泡沫,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屠光绍建议,未来我国应促进投贷联动加快发展,具体包括发力发展股权投资特别是风险投资、健全投贷联动模式和机制;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有序转型、优化投贷联动的发展生态等。

上交所副总经理王红:发挥科创板纽带作用 不断优化创投生态

上交所副总经理王红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科创板纽带作用,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不断优化创投生态,包括继续发挥科创板试验田功能作用,促进创新资本高效循环;加强全链条监管,创新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深化系统化改革、立体化服务,推动形成促发展合力。

科创板的设立,畅通了创投资本“募、投、管、退”全链条,畅通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王红透露,超九成科创板公司上市前获得创投资本支持,平均每家获投9.3亿元。目前,已有85家公司135批股东完成询价转让,总成交额达570亿元。

自设立以来,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科创板已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和科技创新型企业集聚地。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574家,IPO募资额9108亿元。

同时,科创板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包容性,畅通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目前,科创板已有54家未盈利公司、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以及20家第五套标准的企业上市。

上海国投公司总裁戴敏敏:国有资本成为耐心资本压舱石

上海国投公司总裁戴敏敏表示,科技创新往往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增大耐心资本,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企业在研发、创新和市场培育上的长期投入”。

戴敏敏表示,壮大耐心资本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和微观主体努力,这样才能实现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在这一过程中,国有资本由于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既体现了政府宏观层面的政策意图,又遵循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已经成为国内耐心资本的压舱石。”戴敏敏说。

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积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全面布局种子、天使、科技成果转化、创投、产业等各类基金。据统计,截至2023年,各级政府投资基金数量超过2000只,目标规模约12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7万亿元,新设基金中的国资出资占比超80%。

戴敏敏介绍,上海国投公司从投资、持续、退出等方面助力耐心资本落地,陪伴企业跨越周期。其中,投资端,上海国投管理的千亿规模主力基金存续期都超过12年;持续端,发起设立上海国资体系第一只S基金;退出端,正在与一流金融投资机构、产业龙头、上市公司加强合作,聚焦重点产业和优质项目,加快布局并购基金。

“今年4月,上海国投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联合重组,我们以耐心资本、战略投资为已任,正在加快建立创新链、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线的基金矩阵。”戴敏敏表示,“包括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基金,上海国资母基金以及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等五只旗舰级母基金。还有上海创业引导基金、产业赛道子基金、并购基金、市场化VC基金、S基金、天使基金等。

据透露,上海国投公司目前旗下资金管理人在管基金13只,管理规模1700亿元,明年预计超过2000亿元。

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估值重构时私募股权投资将迎新机遇

中金资本董事长单俊葆表示,私募股权市场持续遇冷,“今年的夏天特别热,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特别是对创投和股权投资的人来讲,从来没有走出过资本寒冬”。

“资本寒冬”具体体现在:募资依旧困难,今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基金募资规模同比下降23%,基金募集数量同比下降49%;投资趋于审慎,今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投资总金额同比下降39%,投资案例数同比下降38%;退出进程放缓,今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退出案例同比下降64%。

“市场周期可能处在一个低点,但在关注市场周期同时,也应该关注另外一个周期,那就是新技术革命的周期,我们可能恰恰处在起点或起点走出不远的地方。”单俊葆说。

在单俊葆看来,私募股权投资在估值重构时将迎来新机遇,“低估值孕育投资好时机,市场低迷期,大量资金错失投资优质资产的机会。”

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硬科技投资还要投大、投难、投长

君联资本总裁李家庆表示,在科技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的情况下,耐心资本被反复提及,投资机构的角色也在转变。据透露,君联资本已经提出要从“Hunter”向“Farmer”的角色转变,即在今天的环境中,扮演好一个服务的角色。

在角色变化中,李家庆认为,首先要更加系统化地进行基金募集,“2023年7月,全国社保基金专项基金的设立,第一次有了国家级基金以专项基金的方式,长周期支持科技创新,这是非常好的实践。北京市的1000亿元产业基金和上海积极推动的1000亿元基金,也是很好的范式。”

对于市场化机构而言,李家庆表示,投资过程要更精细化,既要有早期的探索性,比如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还要投大、投难、投长。

“今天所说的硬科技虽然早,但并不小,有可能天使轮就有3亿—4亿元融资需求,内部定义为投早、投新、投硬科技,关键是‘新’,而不在于‘早’。过程中,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陪伴企业长周期成长。所以需要12年—15年的存续期,支持‘大、难、长’的投资。”李家庆说。

作为基金的管理者,也要兼顾流动性。同时,增强投后管理和增值服务以及实现更多元化退出路径。

“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政府、企业、机构,都需要保持长期心态。投资策略上也需要调整,要更加注重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回报。”李家庆说。

为项目找资本 为资本找项目

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旨在汇聚全球优质初创企业、顶级投资机构,倡导“投资+孵化”模式,鼓励引导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关注初创期的硬科技企业或团队,加速成果转化进程,构建硬科技“蓄水池”,打造国际化硬科技创业首站。

除主论坛外,还有N场路演马拉松、N场产业分享荟,在三天的时间内,以“创业”“投资”两大视角打造“1+N创投嘉年华”。

其中,路演马拉松板块,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三大硬科技与三大未来产业赛道,通过全球征集,吸引了全球2000个相关赛道的科创项目报名,最终遴选出Top100创业项目,在大会期间逐一亮相“找资本”。

此外,大会还联合头部投资机构和高校,如中金资本、上海国投公司等开设路演专场,现场200多家投资机构将驻场“找项目”,进一步聚焦创投关键要素,发挥大会投融资对接作用,常态化打造国际化创业投资平台,共建“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的创投盛会。

此前,2023年的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创业团队与创业者,全球500多家孵化机构、200多家专业投资机构深度参与。24小时促成了12个项目投资意向总额达2.7亿元,截至目前,大会系列活动累计促成投资合作意向项目32项,意向投资总额约11.7亿元。

责编:岳亚楠

校对:苏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