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唐三彩特展登台!一窥武媚娘所属唐代文化
武媚娘、聂隐娘在影剧大放光彩!透过戏剧让我们「穿越古今」了解唐代人的风貌!原来唐代女人如此豪放、坦胸露背可是习以为常,而在唐代看到外国人穿梭大街小巷也是平常事!而这些都可透过洛阳唐三彩知悉。今年正值国立历史博物馆创建60周年,特与河南省文物局、财团法人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盛世风华—洛阳唐三彩特展」,11月24日隆重登场,见证本馆与河南一甲子的历史情缘。
本展为扣合本馆60周年馆庆之主题,特别展出两岸唐三彩各60件,除本馆馆藏代表性唐三彩外,更包括河南省洛阳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巩义博物馆等单位首度来台展出的人物俑、动物俑、殉葬器具、生活器用,以及三彩窑址发掘出土的窑具与模具等,展出的亮点包括重返百年前发现唐三彩的陇海铁路现场;外国人在洛阳;唐代女子的时尚风。
重返百年前发现唐三彩的陇海铁路现场
西元1905-1909年,陇海铁路汴洛(开封-洛阳段)修建工程穿越洛阳北邙山时,在大量毁损的古墓中发现了世人前所未见的多彩釉器,从此揭开了中国唐三彩的神秘面纱。
约瑟夫‧斯卡贝尔克(Joseph Skarbek),这位来自法国铁路公司的工程师于1906-1909年间前往河南省参与陇海铁路汴洛段的修建工程。他在这段工作期间拍摄了500多帧照片,记录了清末河南民情风俗与当时陇海铁路修建景况。这批现存于波兰华沙的「亚洲与太平洋博物馆」的珍贵老照片,不仅重现百年前河南的历史图像,对于研究中国铁路发展史、清末河南风土民情及河南百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也极具参考价值。有鉴于此,河南郑州档案馆特别汇集波兰大使馆提供的67张照片以及约瑟夫‧斯卡贝尔克之子保存的20张照片,编印而成《百年前法国人镜头下的汴洛沿线》一书。本馆特别展出该书相关图片,引领观众透过百年前历史镜头,重返发现唐三彩的陇海铁路现场。
外国人在洛阳
在唐朝,许多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前来洛阳定居,包括突厥人、高丽人、以及来自西北与中亚地区的移民。洛阳,由于交通便利、商业繁荣,除了吸引移民前来定居,更吸引许多胡商前来从事贸易。随着外来人口增加,各式宗教活动日益兴盛,除了唐人早已熟悉的佛教之外,景教、祆教与摩尼教等外来宗教僧侣也常在洛阳传教。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加,除了带来胡服、胡乐等新风潮外,更为唐朝的装饰与雕塑艺术注入新的活力。本展将展出见证唐代开放多元、极富异域风情的唐三彩胡人俑,让观众一睹现身于唐代洛阳的外国人风采。
唐代女子的时尚风
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代,社会安定祥和、民生富足丰饶,文化多元开放,当时女性的妆容也热衷追求流行、别出心裁。唐代妇女非常重视妆容,化妆步骤包括: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唐代女子盛行画眉。初唐时期,盛行宽而阔的蛾眉﹔到了唐玄宗时期,则流行细长的眉毛,称为「细眉」或「柳眉」。发型也是唐代女子妆容的重要部分。髻一般用于成年和已婚女子,初唐时,发髻一般都缠得比较紧,立在头顶上。唐玄宗以后,发髻的高度成了妇女身分的象征。发髻盘得越高,表示身分越尊贵。
本展将展出来自河南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女俑,让观众一睹唐代妇女的多变发型、艳丽妆容。此外,本馆也将在开幕会场发送花钿贴纸供女性观众体验唐式妆容;而展场也将设置一台互动拍照机。观众拍照后可任意选择妆容、发髻,并可将照片下载至手机或传送到Email信箱,成为个人专属的唐代妆容大头贴。欢迎大家透过这次展览,欣赏唐三彩的工艺风华。
盛世风华—洛阳唐三彩特展
展期:2015年11月24日起至2016年1月24日
地点:国立历史博物馆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