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釜底抽薪 解救低薪
尽管过去九年台湾经济成长表现优于南韩,甚至超越美、日,但台湾的实质经常性薪资直到去年,已连续三年负成长,跌幅甚至创了十一年来最大。这种倒退噜的现象并非偶然,事实上综观近廿年经济的表现,平均成长率几达七%,而经常性月薪则平均仅增长○点一三%。足见所谓「薪水阶级失落廿年」,并非虚言。
十余年来,低薪问题早已是众所挞伐的焦点,政府也纷纷提出各项对策力图挽救,但何以苦无成效,众说纷纭。其荦荦大者,当以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但与制造业相比,其薪资则相形见绌,尤以雇用二二○万人的批发零售业为然。
然而何以服务业薪资相对偏低,人数大增?主因有二:一是台湾腹地太小,服务业又难以向外发展,只要劳动供给增加,薪资自易降难升;一是中国大陆自九十年代积极发展加工出口业以来,将全球各国基础劳动的工资都全面压低,而台湾借此发展数十年的加工出口业则外移殆尽,使大批无法外移的劳工只能转入基层服务业谋一枝栖。
至于制造业,则一方面较低薪的加工业外移,剩余的业者对劳动的需求较少,且较重技术,又能与大陆下游厂商协同生产,薪资也能水涨船高。
即使如此,廿年来整体薪资增长率仍然微乎其微,近三年乃至全面倒退,根植于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荼毒廿余年的教改,摧毁了决定多因素生产力(MFP)的重要关键,人力资本的形成。经济成长的成败取决于一国技术的进步,而非单纯劳力的增长或资本的累积。多因素生产力就已将劳动的工时与固定资本净存量这两项变数的影响去除,放弃经济成长的功能。而技术进步主要来自人力资本的提升与增长;这又仰赖高等教育及技职教育的贡献。
早期台湾经济起飞与高速成长,成功的技职教育,众所公认,是重要的推手。近廿年与彼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摧毁技职教育并大力降低高等教育素质的教改。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所得提高,原本就受到政府轻视的技职学校问津者日少。教改一面广设高中大学,将原本要投向技职学校的学生吸引殆尽;一面又将原本具有专业技术师生与课程的技术专科学校改为科技大学,大专删削其专业课程及能力培训,使技术专业人才的来源枯竭。同时,广设大学又不对少子化未雨绸缪,从地方到顶尖大学纷纷放松专业要求,降低淘汰门槛,遂使高等专业人才的水准也一落千丈。这不唯从根本损伤人力资本的培植,导致劳动报酬难以与经济同步增长,更甚为损及经济成长的功能,全体都都蒙受损失。
分析至此,釜底抽薪解救低薪的办法已十分清楚:一要努力拓展服务业的市场,以更大的腹地推高薪资。扩大观光旅游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尤其为数最多的陆客,效果最宏。改善两岸关系,利用大陆做为腹地,效果更是长远。与此同时,彻底改正教改之弊,一方面端正大专校风,提升专业教育的成效;另一方面,要突破当前困局,从高职到科技专校、大学,一律强化专业技术的师资、课程、评比。庶几台湾的多因素生产力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与累积而快速增长,届时不仅可以告别低薪,经济成长也能再造所献。(作者为经济评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