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全联、王品也卖直播客 水产王弯腰拚出4亿新业绩
元家水产执行长颜志杰(右2)(摄影者:骆裕隆)
脸书上,一个名叫「海鲜士官长」的粉丝专页,直播影片中,1名年轻女子拿着小白板,生涩但卖力的兜售著白虾,比起动辄满场跑、丢产品,很会带气氛的网红直播主,显得有些寂寥。
乍看,你可能以为这是素人想在海鲜直播热潮中淘金,但其实,这是1个53岁龙头企业转型客用(2C)生意的实验计划一环。
疫情搅局,「货都在仓库」
杀进直播圈,千元订单也做
元家水产,台湾最大的冷冻海鲜进口商,全台湾一半的鳕鱼由它进口,从王品、瓦城等连锁餐饮集团,到全联、家乐福等超市量贩都是它的客户。
但疫情,逼着它不能再待在舒适圈。「三级警戒后,业绩掉一半,」元家企业2代、执行长颜志杰坦言,「货都在仓库,找不到通路。」
过去生意9成依赖商用(2B)客户,一张订单至少万元,疫情冲击下,它开始布建直播、团购及自家电商平台等数位通路,弯腰做起一笔不到千元的小生意。
小,但积沙成塔。这些新事业,一举贡献了4亿元营收,让其主要客户餐饮业营收大减7成时,它的整体营收仅衰退15%。
但更大的意义是,它终于切入念兹在兹的2C业务,有机会彰显自己的价值。
过去,这公司像1颗被埋没的珍珠。颜志杰解释,该公司的工厂有认证、产品品质也较佳,但过去与盘商合作,往往产品会在上架前被重新包装,品牌没机会露出,在货架上,只能拚价格,无法彰显价值。
「我们想更直接跟消费者沟通,」颜志杰说,透过盘商供货给通路的模式,很难着力。
直到2018年,直播卖货兴盛,许多直播主向其叫货,订单频繁涌入。这种兼具娱乐性的通路,铁粉消费很阿莎力,销售量稳定,机动性又高,「跟通路谈促销,最快下1季才能上;跟直播谈,下礼拜就帮你卖!」这让元家企业执行长室特助、负责直播团购部门的杨一凡很心动,主动向公司提出内部创业构想。
但,即便风潮正旺,也不是投入就能卖。直到疫情,退无可退,他们开始全力往新事业进攻。
「做了才发现隔行如隔山,销售逻辑差很多,」颜志杰坦言。一开始,他们不懂直播主需求,只能被动接受订货,订来订去就是自家最出名的鳕鱼、虾子,「明明东西这么多,却推不动。」
美工、客服、出货全都包
直播主卖脸动口就能做生意
为了更贴近客户,他们让自家员工跳下来实际经营直播台,据以设计新品、配置资源,要把这群直播主服务得更好,甚至发展出整套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
例如,他们发现,这些直播主不像盘商、大通路的要求单纯,他们个别规模虽小,每个人需求却是大不同。例如,主打CP值的直播主,得帮他找出带路货,一样是鳕鱼,得挑选尺寸较小的,压低价格;年节时则得帮忙找高档食材,做为组合亮点。如果是叫货量大的网红级直播主,还得客制化贴上他的商标等。
甚至,他们还进化到,让直播主只要「卖脸、动口」即可。
从最前端的购物页面、产品照片,由元家的美工和摄影师代劳,它的客服团队还帮忙直播主即时回应消费者。收单后,也是直接转进该公司电脑,由元家员工拣货、出货。甚至连消费者想省运费自行取货,他们也开放仓储让顾客取货。
虽然,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它的包装、拣货变得麻烦,光是理货区就因此大3倍、人力也加倍,却没因为这些服务加价。1名不愿具名的同业坦言,这确实是做2C小客户生意的两难,「做不好没客人,做太好又不划算!」
即便付出这么多代价,颜志杰仍认为,走2C、打品牌,是1条必走的路,「我希望消费者对元家的认知度高,久了,量贩超市就愿意放(品牌)了。」甚至,他愿意把差价让利出去,「我可以让给通路赚。但如果像现在什么(鉴别度)都没有,就是拚价格,这不是好的循环。」
借由直播生意,让它观察到终端消费者的喜好,强化调理品及肉品等过去不擅长的品项,回应消费者需求。下一步,它还要在南港软体园区开设生鱼饭快餐店,更直接的面对消费者。
这家五十三岁的老公司,虽然稳健,却没有放弃探索趋势。才能在本业衰退时,找到再一次茁壮的可能。
商业周刊17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