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阿嬷挨过逆境 笔耕10年记录癫痫儿
人称「馒头阿嬷」的董育娴,人生虽历经大起大落,但仍不断重新站起来。寄情写作的她,10年来记录了照顾癫痫儿的故事,文章感动无数人。(李宜杰摄)
今年66岁的「馒头阿嬷」董育娴,曾经在职场上叱咤一时,但却在退休前夕,因故负债累累。然而,董育娴不向命运低头,她一手揉馒头、一手照料罹患癫痫症的儿子,重新站起来。如今,董育娴已不再卖馒头,平时勤于写作,10年来她写下无数动人文章,其中一篇《与癫痫共处的日子》更是帮助无数癫痫家庭,董育娴也将稿费全数捐出,传递善念。
董育娴是屏东人,年轻时担任保险业务,虽然当时仅有国中学历,但凭借不错的口条与交际手腕,一路升上处经理,人生一帆风顺。董育娴的大儿子患有癫痫症,为陪伴儿子,董育娴决定与儿子一同就读高职夜间部,过著白天上班、晚上陪读的生活,日子虽然辛苦,却是甜蜜负荷。
退休前夕,董育娴因为人作保,不仅赔光积蓄,更欠下3000万元巨款。屋漏偏逢连夜雨,董育娴陪伴癫痫儿一路读书、就业,最终虽盼得儿子成家立业,但却遭媳妇诈骗,儿子不仅深受打击、终日不语,还因丈夫罹患肝硬化,家庭经济状况急转直下,苦不堪言。
不过,董育娴并没有被逆境打败。董育娴忆起年轻时,曾学过捏馒头,因此全家搬迁至台南开馒头店,一家人同心协力,靠着馒头事业,一点一滴还清债务。董育娴的故事后来传为美谈,不少人称呼她是「馒头阿嬷」,董育娴伴儿一生的动人故事,更让她获选模范母亲。
谈到如何走过人生低谷,董育娴笑说,写作是她最大的兴趣。「人的回忆会抹灭,但文字却是永远的。」董育娴10年前加入台南社区大学写作班,在老师吴茂成鼓励下,提笔写下自己的故事。董育娴笑称,自己只有高职学历,笔耕时,书桌上一定要有一本字典,才能安心创作。
董育娴称,写作就是记录日常,不一定只有大文豪或是大人物,才能动笔创作,即使是像她一样不太识字的人,都能享受「爬格子」的快乐。董育娴曾创作一篇名为《与癫痫共处的日子》的文章,记录伴儿克服癫痫的过程,并投稿至台南市癫痫之友协会,还获得一笔600元稿费。董育娴称,虽然只有600元,但却是对她的肯定,她也捐出稿费,传递善念。
寄情写作10余载,如今董育娴已退休,偶尔摆摊贩卖空气凤梨,也寻找创作灵感。儿女大多成家立业,孙女还顺利录取理想大学,董育娴笑说,孙女偶尔还会拿学校作业来请教她,自己仿佛成了「Google」,退休生活美满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