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同病不同命
最新癌症登记报告显示,七十岁以上罹癌病患已超过三分之一,高龄病患的用药权益需受重视。图为情境照、示意图,非病患本人。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这些高龄病患,无法使用标靶药,只好反复化疗,因年长、身体机能衰退、多重慢性病缠身,治疗格外辛苦!」和信治癌中心医院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部主任谭传德观察到,由于健保给付限制,不少血癌高龄病患即使需要标靶治疗,却「有药用不起」,被迫忍受化疗折磨,尤其是越年长的病患,化疗副作用更难以承受。
「有些病患可能一辈子没机会用标靶药!」谭传德解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简称CLL)为血癌之一,病患多高龄族群,约一成带del-17p基因变异、近两成九为IGHV无突变族群,这群病患通常属于高风险族群,预后也不好。
此外,IGHV未突变病患的预后比较差,却未能与del-17p基因变异病患享有相同健保给付条件,形成「同病不同命」治疗困境。现行健保给付仅涵盖del-17p基因变异族群一、二线治疗,导致IGHV无突变族群,以及近五成三无任何基因变异的病患,在一至三线治疗均无健保标靶药可用,自费负担沉重,亟需政策重视,为这些抗癌病患提供公平治疗机会。
卫福部一一一年癌症登记报告显示,六十五岁以上族群占癌患人数近半,七十岁以上已超过三分之一,研究显示,因代谢药物能力衰退、年长共病,加上活力较差,年长者面对化疗副作用、药物毒性侵袭,较为脆弱。
根据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ESMO(欧洲肿瘤学会)等国际治疗指引,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无论是否带基因变异,都应优先使用标靶药BTK抑制剂,以减少传统药物副作用,并帮助提升生活品质。研究也显示,与化学治疗相比,使用标靶治疗的患者,不仅癌症恶化、再复发风险下降五成八,也较不会因药物副作用过大而中断治疗。
谭传徳分享,一名女性病患在四十多岁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治疗后病情稳定,近六十岁疾病复发、转趋凶猛,化疗失效后,她因疾病而严重贫血,须反复就医输血,后来咬牙自费使用标靶药BTK抑制剂,症状才好转,且能种菜、享受田园生活。
癌症希望基金会副执行长严必文分析,高龄病患多需家人照顾,但家人可能因工作无法陪伴就医,对于疾病转移、复发风险如影随形,病患、家人更承受高度情绪压力,若病患及时获得适合、副作用较少治疗,不仅可维持良好生活品质,也可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不过,日前该基金会统计发现,近五年来,虽有四十八项癌症新药纳健保,但其中六成七药品的健保给付条件遭限缩,包含血癌十六项新药全遭限缩,严必文指出,因健保受限而被迫放弃治疗的病患中,很多家属想卖房、拿退休金当医疗费,但病患常不忍拖累家人,尤其像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等好发于高龄的疾病病患,更是如此,为了减少家庭负担,近五成三无任何基因变异的病患只好接受化疗等方式,这也是目前健保制度下血癌病患所面对的无奈困境。
谭传德认为,BTK抑制剂已被全球廿七个国家列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一线治疗药物,并有卅个国家将其纳入二线给付,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型慢性淋巴性白血病(rrCLL),若已有科学实证,应至少让患者一辈子有一次使用标靶药机会,较符合公平、正义原则。
严必文也呼吁,面对高龄、相对弱势的高风险族群,延长无恶化存活期、提升晚年生活品质及降低复发风险,皆为健保政策重要考量,若健保给付条件符合国际治疗指引,不仅与全球接轨、有助减轻医疗负担,病患生活品质也可获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