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记者手记:改革之“进”,离不开民企向“新”
新华社杭州8月3日电 记者手记:改革之“进”,离不开民企向“新”
新华社记者高蕾、蒋彤、唐弢
盛夏时分,比天气更炎热的是之江大地干事创业的浓厚热情。智能车间里伴着音乐忙生产;生物公司抓紧攻坚搞研发;小商品市场里的商人们也坐不住,变身“花式”直播的“电商”、出海抢订单的“行商”……
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民营企业中涌动着改革突破的热潮。
40多年前,浙江温州章华妹领到改革开放后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态被打破,一大批“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40多年来,亿万民营企业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蓬勃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改革千头万绪,光靠政府“唱独角戏”不行。在浙江,记者看到,改革已成了民营企业家们的关键词、心上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时,特别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民营企业可以有效连接技术和市场,以最快速度和最大力度将科学发现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更要在科技创新中唱好“主角”。
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40多年爬坡过坎,从生产农机到制造电梯再到成为C919国产大飞机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民营企业,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
恩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85后”创业者们瞄准天然食品保鲜剂行业空白,根据应用场景研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中策钱塘实业有限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根据自身产品工艺特点,自主研发“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绿色5G项目”生产线,提高产品生产质效……
一个个生动的奋斗故事让记者感受到了民营企业面向市场、矢志创新的澎湃活力。这种活力汇聚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源源不断的动力。
另一方面,如何更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在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里,坐落着一座“中国数谷”。这里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构建点“数”成金的基础制度开展探索示范。
当前,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但数据要素归谁所有、如何运用、怎样定价以及流通过程合法合规等问题,成为数商企业不愿流通、不敢流通的顾虑。
为了减轻企业的“思想包袱”,“中国数谷”创造性打造数据要素“改革沙盒”机制。自愿进入“沙盒”内的企业不仅能得到学界和法律界专家指导,还能享受到更加包容审慎的制度环境和容错机制。同时,在“改革沙盒”中探索出的制度性经验也通过“中国数谷”相关平台成为制度创新的重要来源。
政府和民营企业良好互动、共同探索,越来越多经济体制领域改革举措诞生,帮助民营企业在更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中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改革大潮澎湃,民营企业不仅要勇于搏浪,更要勇立潮头。改革传奇延续,民营企业不仅是见证者、参与者,更要当好生力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