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盖白布躺柏油路」消防员自费百万研发水域遗体袋获奖

(图/宋明哲提供)

彰化县消防局队员宋明哲,自掏腰包并串联民间资源,完成水域专用遗体袋发明, 一举改变台湾水域救援的作业模式,荣获今年「总统创新奖」青年组殊荣。

消防员的工作不只是冒险深入火场,风灾、震灾、断桥等急难事故救助,也是他们的责任范围;除了拯救性命,有时也得与不幸身故的亡者近距离接触,想完成任务,必须同时拥有优异的体能表现,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

今年40岁的消防员宋明哲,从不畏惧救灾风险与惊悚场面,唯独无法忘怀那些在任务中难免遇见、遗体未获得尊严对待的罹难者。基于罹难者理应与幸存者获得同等「协助」的初心,宋明哲运用下班时间,靠一台老旧笔电的小画家程式,一笔一笔勾勒出让救难人员方便使用的「遗体袋」设计图,期望协助意外罹难者得以尊严姿态,走向生命终点。

这位不具设计背景、也无充裕资金的基层公务员,足足花了3年时间才完成可用的设计图。他自掏腰包找厂商试做,让「水面作业型遗体袋」从脑中构想化为现实;随后又说服公益团体订购产品,再捐赠各地方政府消防队使用,达成将发明落地应用的目标。

这项以人为本的发明与锲而不舍的过程,让宋明哲获得第五届「总统创新奖」青年组肯定,评审赞誉:「面对处处想改善的环境,他不走冲撞体制的激烈道路,而是透过消防员身分、发明作品与奖项光环,让更多厂商从纯然做公益、推广企业形象,支持个人研发回馈国家社会等动机,发挥产研合作的民间力量潜能。」

「所有事情最难的都是踏出第一步,我没有亮眼的学经历与地位,曾寄40几封信给大企业,请他们支持研发都没有下文,但我没有放弃……。所以我相信,只要勇敢去努力,小兵也能立大功。」从没想过能凭发明获奖的宋明哲,语气有些激动。

一场打捞作业 萌生研发念头

投身消防体系前,宋明哲的身分是联合后勤司令部陆军少校补给官,负责八军团救灾人员服装与寝具调配。担任军职时,他就因汉光演习任务,而研究过国内外多款遗体袋,结果发现这项配备多缺乏特殊功能性,且帆布材质放置多年后,易因脱胶沾黏无法使用。

2009年,宋明哲曾参与莫拉克风灾的救灾后勤任务,却因无法亲赴灾区救援而感到遗憾,心中萌生转换跑道从事消防工作,进而在2013年决定告别军旅生涯,于2015年到彰化县消防局服务。

进入消防体系后的第一次打捞浮尸任务,就令宋明哲深受震撼,画面至今历历在目。那是2016年溽暑,他获报辖区内水域出现浮尸,抵达现场后,看见一具遗体趴在水深达大腿、不到二坪大的灌溉水闸门间,「跟假人模特儿一样全身僵直,旁边是瓶瓶罐罐的垃圾,还有一只翻肚的乌龟在漂。」

接下来的打捞行动,是促使他研发遗体袋的主因。

「我们3人跳进水中,徒手用抱的,另外两人在水面上拉,5个人费尽一番功夫才将遗体放在岸边,但因葬仪社、警方还没到,遗体连白布都没盖,就直接躺在柏油路上。」宋明哲回忆,「这对罹难者是尊重的吗?如果是我的家人,我会很不忍心。」他坦言,过往消防训练只教育如何救活人,没有教过如何处置遗体。回家后,他反复思忖,该怎么设计更好的尸袋来执行打捞作业,保留他们最后一丝尊严。

顾及亡者尊严 救援更有温度

利用下班空闲时光,宋明哲抱着一台N、A、T按不出来的二手笔电,构思半年,用小画家绘制出水域专用遗体袋草稿,再靠存款与信贷上百万元,自费产品的样品、模型、找专家绘制立体3D图、专利申请费用等;接着,他翻出过去研究遗体袋时,留下传统遗体袋的西华企业老板李锦昌的联系方式,又花了两年时间,共同将设计图化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