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爭經濟學」(上):奧本海默與核武支出的「黑預算」
电影《奥本海默》再一次引起大众对于核武器和二战政治历史的关注和兴趣。台湾过去多翻译为「欧本海默」。 图/《奥本海默》
近来《奥本海默》电影席卷全球,8月初又是日本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爆炸78年的纪念日。再一次引起大众对于核武器和二战政治历史的关注和兴趣。
美国自从1945年之后的50、60年间,挟着大量资金和核武器,一步一步在世界舞台登上军事强权的地位。在这段期间,美国至少造了7万颗核弹头,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美国建立如此悬殊的军事实力,当然需要大量军事支出。据世界银行估计,美国自1960年代到2000年,军事支出占GDP平均为6.2%,远高于英国的4.9%、俄罗斯的3.8%、法国的3.3%,以及德国的2.9%。更不用说美国自战后到60年代间军事支出大约是GDP的15%,同样让其他国家看不到车尾灯。
对于美国二战之后成为世界军事强权的讨论可谓汗牛充栋,但这些讨论大多是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切入。许多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切点却付之阙如。既然美国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必然是透过大量资金投入的过程,为什么这方面的讨论如此缺乏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图/《奥本海默》
原因之一是因为军事支出机密化。
美国政府自从1947年以来,联邦预算中有个「黑预算」(black budget)的项目,是秘密拨款给国家机密、或其他秘密行动的政府预算,除了项目不为大众所知之外,预算金额也是高度保密。黑预算使得许多军事发展项目都在大众、甚至国会议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通过,并且不受《联邦公开资讯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所限制,民众即使要求参阅也无法一窥其内容。
这个机密预算在二战后,随着接踵而至的战争(美苏冷战、韩战、越战)变本加厉,加上政客操控民众对共产主义赤化的恐惧,在国内制造了许多假想敌,宣称政府内部有许多共产党员,因此许多军事项目和支出必须保持最高机密,不只是一般民众,即使政府内部工作人员也无法取得这些资料。
当中影响最深远的,是麦卡锡参议员在1950年的一席「来自内部的敌人」(Enemies from Within)的演讲,绘声绘影地宣称:「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聪明年轻人,才是最叛逆的人,我手里有一份205个在国务院工作的共产党员名单,即使国务卿已经被告知,但他们仍在国务院工作并制定美国政策…」他将质疑、反对他的声音一律抹红。这种氛围彻底赋予特别军事预算机密化的正当性,并将许多军事支出藏进黑盒子中。
自古以来,不被监督的权力,就是不受控的权力。军事支出机密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相关的国会议员和得标的军事工业企业和团体。他们不但能够规避督责,更能堂而皇之地拿大笔政府经费,只要机密大旗一挥,民众无不噤声,毕竟事关国家利益,不让军事预算曝光也算是爱国行为之一。
1965年10月15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博物馆展示「胖子」原子弹模型,美军在长崎所投下的,即为胖子原子弹。 图/美联社
第二个原因在于,美国战略终极目标是建立「非对称平衡」。
非对称作战(Asymmetric warfare)是军事术语,指军力强弱悬殊的两方,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来取得上风。虽然美国国防部到1997年才在正式文件提到非对称作战的概念,不过从美国二战之后倾全力在军事发展的行动不难看出,美国的战略终极目标,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解决方案,就是让美国成为军事霸权。正如邱吉尔所说:「我们武装起来,是为了进行谈判。」(We arm – to parley.)
在赛局理论中,在两方竞争的模型中,如果一方超级强大,弱势的一方会因为预期战争的巨大损失,而被迫选择避战做为唯一的回应。这样的心态出现在许多二战以及其后的演讲与文件中。1945 年,杜鲁门总统(Harry Truman)向国会发言时指出提出 :
这样的策略从二战到现今,仍然不断主导美国的军事支出。
由于上述两个原因,使得核武器支出和其他相关军事预算都不甚透明,而且鲜少受到质疑,但是如今根据2009年欧巴马总统(Barack Obama)颁布的第13526号行政命令,许多原本被列为机密的国安资讯,在届满25年的最长保密年限后自动解密,我们终于能够一窥美国在二战曼哈顿计划结束后,如何继续发展核武,一步步成为世界的军事强权。
这也让学者进一步检讨美国究竟在曼哈顿计划,以及之后50年在核武研发花了多少钱?这些支出是否对本国的财政、货币、通膨产生影响?这些支出是否挤压了其他社会福利和社会安全网?
确保陆海空绝对优势的策略从二战到现今,仍然不断主导美国的军事支出。 图/United States Air Force
▌「划算」的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发出人类首枚核子武器的军事计划,由美国主导,英国和加拿大协助进行。设计制造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则由核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负责。
1945年8月,美军派出B-29轰炸机飞往日本,在广岛、长崎分别掷下「小男孩」(little boy)和「胖子」(fat man)两枚原子弹,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建筑大范围损毁。不但让全世界见识到其威力,也让当时强弩之末的日本投降。
据美方当时的估计,核武器是相对而言「划算」的投资。布鲁金斯研究中心指出,曼哈顿计划当时的估计成本(以1996年币值计算)约为花费200亿美元,其中逾九成是花在了建造工厂、生产可分裂物质上,只有不到一成用在武器研发生产上。
作为比较,二战时所有的炸药、地雷、爆破装置大概315亿美元,其他非弹药军事支出240亿美元、坦克640亿美元、其他的砲弹装置336亿美元。相较起来,核武器的研发费用200亿并不是最多的;而以比例而言,曼哈顿计划大概占1940-1945年美国GDP不到0.5%。若单单就最后达成了「结束战争」的研发初衷而言,这200亿可说是相当「划算」。
▌下篇接续:〈美国「战争经济学」(下):维持世界和平要多少钱?〉
设计制造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由核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负责。 图/美联社
编辑/赖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