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首批浮动费率基金面世周年考 有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每经评论员 李蕾
去年四季度,首批浮动费率基金正式面世,至今已运作约一年时间。作为公募基金降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浮动费率基金的推出旨在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长期困扰,被市场和投资者寄予厚望。从一年的运作成绩来看,这批产品普遍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截至11月26日,绝大部分产品实现了正收益,最高收益超过36%。
客观来看,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值得肯定。然而,我们也应看到,首批浮动费率基金的整体规模仍然较小。截至三季度末,20只产品的总规模约为65亿元,其中总规模超过10亿元的仅有1只,多只产品规模不足1亿元甚至5000万元。这与创新产品刚刚起步有关,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产品卖不动、规模上不去,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和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销售的困难和流动性问题。许多投资者对浮动费率基金的分类及其特点缺乏了解,不知道购买这类基金能为自己节省多少投资成本,自然无从选择。这需要长期的市场教育和宣传科普。
归根结底,浮动费率基金虽然是一种创新产品,但其本质仍然是公募基金。要实现长远发展和普惠金融目标,核心在于“以客户为中心”,让投资者从中获得稳健回报,提升获得感。这是监管推动公募行业费率改革的初衷。
从首批浮动费率基金的业绩表现来看,虽然有产品收益可观,总回报一度超过40%,但两极分化依然明显。一些产品已经开始出现亏损,还有不少基金回报在0%~5%之间,表现平平。这些产品显然无法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基民不买账,基金规模上不去,也就谈不上利益绑定和风险共担。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浮动费率基金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把业绩做好、把规模做大。只有这样,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渠道才会投入更多资源,形成正向循环。反之,如果投入大但回报不高,长期来看,基金公司和渠道的动力会减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虽然浮动费率基金目前在国内还比较小众,但随着行业费率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的成熟度提升,这类产品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基金管理人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提升整体投研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良好的业绩为投资者带来优质的投资体验,回报持有人和渠道的信任。其次,要持续推进创新,优化浮动费率基金的费用结构,提升业绩评估标准。综合这些措施,才能推动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之间实现长期的互利共赢。
总之,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在过去一年的表现虽然有亮点,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只有在提升业绩、扩大规模和增强市场认知等方面持续努力,这类创新产品才能真正实现其初衷,为投资者带来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