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抗中成不可逆主流

图/美联社

美国总统拜登图/美联社

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全球重要政经大事纪

编者按 英国文豪狄更斯说:「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美中争霸、疫情肆虐和俄乌战争接踵而至,我们正处于世局诡谲、却又看到黎明初露曙光的关键时刻。工商时报记者和编译群透过深入的采访和观察,将近期全球政经板块调整的过程和展望,制作成「对峙与合作」系列报导,完整呈现给读者。

近年来,美中地缘政治紧张与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美国想方设法维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并抵抗中国崛起,这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两国竞争趋于白热化,部分专家担忧中美可能落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亦即新兴强国威胁现有强国地位时,双方最终可能爆发战争冲突。

此概念最早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他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原因在于雅典迅速崛起,令占据优势地位的斯巴达有所忌惮。

美、中注定一战?

哈佛大学冷战问题专家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他的著作「注定一战?」(Destined for War)里借用此概念描述中美潜在冲突,并指出过去两强相争的16起实际案例里共12起爆发战争,提问中美是否能打破此恶性循环。此理论虽不乏争议,却有助于理解中美竞争背后战略思维。

专家表示,美国目前国内出现诸多问题,包括两党分歧加剧与政府停摆风险等,此时正需要共同敌人来凝聚国内团结,中国无疑是最好目标。此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且持续更长时间。

从经济领域看,尽管美国消费者享受大量便宜中国产品输入的好处,但进口大增却导致许多劳工失业。美国长期指控中国窃取技术或施压美企转移技术。

二十年前,展开双臂迎接中国加入世贸的乐观氛围不复存在,原因是北京当局以国家主导方式对特定产业提供补助,导致美国与其他外企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中国积极对外投资也引发国安担忧。中美经济合作道路充满挑战,特别是美国总统拜登如今对于中国采取更果决态度。

科技竞争方面,中美科技大战已进入新阶段。美国政府10月初发起新一波攻势,禁止美企向中国出口先进晶片、软体与相关制造设备。这些措施有效地限制中国获取AI发展所需的关键零件。

中国近年来在技术方面突飞猛进,引发华府对于美国经济竞争力与国安恐受影响的担忧。

此外,全球科技业日益分化,尤其是标准与规范分歧,包括中国技术逐渐脱离美国与西方国家制定规格等,华为因西方制裁转而自主研发技术便是范例。

至于意识形态之争,无论是被称为「大国竞争」或「新冷战」,美中发现自己正陷入一场永无止境的冲突。外交政策专家表示,美中对峙主要由地缘政治而非意识形态驱动,也有人认为不能排除后者因素。

但根据修昔底德观点,中国做为一个崛起大国,不论政治体制为何,都不可避免地会与强权美国发生冲突。而意识形态之争一直在加剧双方冲突。若西方能积极与中国互动,许多问题或许可以缓解。

南海争议 更胜台海

南海问题也可能是是导致中美冲突的引信。南海做为一条重要航道,地缘政治战略利益不言可喻。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显示,2016年逾21%的全球贸易透过南海海域进行,总值高达3.37兆美元。

南海拥有丰富渔业资源,支持该地区数百万人生计。南沙与西沙群岛虽大多数无人居住,但蕴藏丰富资源尚待开采。

美国并未直接参与南海主权争议,但以「航行自由」名义对中国在该区活动进行牵制。越南外交学院副院长阮雄山表示,南海比起台海更可能发生美中冲突。

在安全领域,孟加拉布拉克大学研究助理谢希尔(Mahmodul Hasan Shesheir)认为,只有在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目标情况下,中国才会考虑动用核武。

比方说,若台湾宣布独立,中国将试图迫使台湾撤回宣言。但要是美国介入导致他们无法达到目的,中国官员便可能考虑核武选项。美国可透过削弱中国军事实力令战争无法延续,或是实施严格经济制裁等行动,后者将促使北京当局考虑放弃武力或是将冲突升温。

国际社会不希望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他们期待建立一个新的全球秩序,既能保障各国领土完整,也能兼顾主权独立与经济发展。中美冲突后续发展将决定这般光明的未来能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