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一句预言新台币命运 成真了!贬破31元一招自保

对科技产品需求减少是新台币贬值压力之一,今年8 月台湾出口额年增率只有2%,创下近25个月新低。(摄影.杨文财)

「新台币的命运将转坏。」彭博今年九月初的预言,如今已实现。近来新台币兑美元连续重贬,短期内贬势难止下,「买弱卖强」或许将是企业的最适策略。

如今,新台币兑美元已破三十一,创三年新低。累计今年以来新台币兑美元已贬逾一○%,表现逊于大多数亚洲货币。这除了大环境因素,也是台湾自身经济结构特色所致。

大环境因素是美元飙升。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格夫(Kenneth Rogoff)撰文称,有四大因素推动近来美元上涨:美国升息、欧陆衰退、地缘政治、中国下行。如今全球「停滞性通膨」山雨欲来,投资人保本为先,风险资产如股票、比特币等皆大跌,美元则因联准会升息加上市场避险两大因素而上涨。

ICT产业占台出口额过半

股、汇遭科技业逆风重击

但新台币贬值也反映台湾的经济特色,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科技」。包括半导体在内的资讯、通讯与科技产品(ICT),近年来占台湾出口比率快速上升,至二○二○年为止,已超过五○%,也就是台湾出口金额有超过一半是这类产品,比率远高于韩、日等其他经济体。

彭博称,近来半导体业出现近十年来最严重衰退,又适逢五大科技龙头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风光不再加上疫情解封、宅经济失色,全球经济不景气使科技产品需求减少。罢黜百家,独尊科技的台湾,在如今科技业大逆风下,受到的打击就更重,导致股汇双杀。

其次,新台币贬值会带来三个效应,首先是台湾对海外的投资会下降。因为同样的新台币只能换到更少外币,这意味着台商在海外建置工厂、招聘劳工要花更多钱,对外投资成本上升了。

新台币变便宜两面刃

赴美变贵,不利在美制造

这其中最大影响,就是对美国的投资。台湾经济部统计显示,最近三年来,对美投资已占台商整个海外投资近一二%,比上一个三年成长一倍以上。如今美国仅次于中国,是台商第二大海外投资地,比越南还高。

若贬值成长期趋势,台商赴美投资成本大增,恐会影响其投资意愿。罗格夫就称,美元升值「导致在美国生产成本大增,」这对白宫近来力推各国科技业在美制造的策略,也有不利影响。

相对来说,海外台商回流则会增加。他们的海外获利以美元等外币计价,换回新台币后,可购入更多台湾的生产要素,这意味着回台投资变得较便宜,投资金额可能会增加。

经济部统计显示,截至今年八月四日,这三年来台商回台投资金额达新台币一兆零七百二十七亿元,其中逾半是电子零组件业,超过五千亿元、占逾五四%。

回台之台商平均每家计划投资约四十亿元,其中逾五二%资金是用来购置机械设备,其次,逾两成是用来扩建厂房。新台币持续贬值,对台商回台或许是另一吸引力。

新台币贬值的第二个影响是出口。今年七月台湾的外销订单比去年同期衰退一.九%,是继四月后今年第二次负成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下行,冲击台湾进口的需求。

新台币贬值并不是影响两岸进出口的主因,但近来人民币和新台币都大贬,一美元兑人民币汇价甚至已跌破七元。彭博认为,在人民币贬值下,那些和中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对手,难免受到冲击,因此未来两岸出口同质性越高的产品,恐怕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新台币贬值也和台湾在美国进口的市占率有关。经济部数据显示,最近三年(二○一九至二○二一年),美国从台湾进口金额平均年成长率为一九%,在各大进口来源里,仅次于越南的二七.五%。

目前台湾是美国第八大进口来源,市占率在韩国之后。不少舆论把韩国当成台湾主要对手,但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在美国进口市占率排名近年来快速上升,从原本十二名上升为第六名,早已超越台湾。因此,台湾除了面对韩国的竞争,对越南的崛起也不容忽视。

新台币贬值的第三个影响是厂商竞争力。台币剧贬有两个启示,一是这并非独特的竞争优势,因为一来新台币贬值,其他国家也在贬,「我有的,别人也有」,这就不是独特优势;二来出口竞争力与其说取决于币值,不如说取决于产品品质。以非洲的辛巴威为例,该国曾苦于通货膨胀,其货币一度贬到一美元兑辛巴威币三百兆元。如此剧贬,可没听说过该国出口有什么竞争力。

通膨、经济成长率尚稳健

央行不轻易出手干预

第二个启示是央行不应逆市而为。彭博称,货币贬值是经济基本面决定的,除非这个条件改善,「否则干预只是一个临时解决方案。」而且,干预必须消耗外汇存底,而外汇存底通常是为应付本国发生重大意外冲击时的保命符。若将外汇存底用来拉擡本国货币汇价,一旦消耗完了,在真正大危机发生时反而将无弹药可用。

以台湾来说,目前通货膨胀率约二%至三%,和欧美高通膨相比,尚称温和,因此即使新台币贬值,「输入型通膨」的压力还在可忍受范围内。同时台湾经济成长率虽不断下修,但还未陷入衰退。

既然没有危机,留着外汇存底以待紧急时使用,是更合理的策略。这或许也是近来新台币剧贬,台湾央行仍按兵不动的原因。

对厂商来说,这波新台币贬值若成长期趋势,恐怕也须调整策略,那就是「买弱卖强」。

美元升值意味着美国的产品服务变更贵,因此厂商的采购来源若是美国,成本就会上升;但若向货币贬值的经济体采购,例如欧、日或东亚,成本就会下降。

另一方面,因为美元升值,如果厂商销售对象是美国,收入就会增加;但若销售对象是向欧、日或东亚等货币贬值的经济体,收入便会减少。

联准会升息将延续至明年!

「欧元、日圆恐再跌15%」

因此,厂商最有利的做法是「收买欧日或东亚、出卖美国」,也就是采购向欧、日或东亚,销售向美国。这样不但成本降,另一方面收入也升。

这个策略不只局限于这几个经济体,其基本逻辑是「买进弱币,卖向强币」,也就是采购时用正在贬值的弱势货币、销售时收正在升值的强势货币,这是最顺应趋势的策略。

厂商的采购策略,自然不可能因为汇率波动而每天变来变去,但若美元升、众人贬现象成为长期趋势,那么不调整策略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这时厂商就有必要考虑调整。

因此问题是:这波美元升值会持续吗?目前市场主流看法是:美国联准会升息抗通膨一日不止,美元升值就不会消失。由于联准会升息步伐至少将延续到二○二三年,这波美元独升恐怕还会持续一阵子。

罗格夫也表示,证诸历史,一九八○年代中期和二○○○年代初,美元也曾大幅升值,后来都急遽下跌。但就算如此,也不意味着这波美元升值潮马上就会结束,因为要预测未来一年的汇率,难度非常高。在地缘政治再次恶化的情况下,「欧元和日圆再跌一五%是完全可能的。」

虽然未来难料,但罗格夫认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从二○一四年以来,各主要货币汇率维持平稳的年代「现在已成为历史了。」汇率波动剧烈,未来将成为企业要面对的日常,经营者恐怕也要开始着手准备相应对策。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18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