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赵立坚外交风格"好斗""挑衅" 中国会遭受挫折
(原标题:《纽约时报》盯上赵立坚,CGTN回怼:面对“恶狼”侵袭,做“战狼”又何妨?)
【文/观察者网 张晨静】“面对‘恶狼’侵袭,做‘战狼’又何妨?”
当地时间7月7日,美媒《纽约时报》发表长篇大论,聚焦中国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试图通过讲述赵立坚的外交经历,将其言辞犀利的外交风格通通抹黑成“好斗”、“挑衅”。并借此延伸到中国外交风格的转变,声称这样的“战狼外交”风格已蔓延到中国整个外交使团,“不受欢迎、让人畏惧”,还煞有介事地警告说“中国会因此而遭受软实力的挫折”。
面对这样的污蔑和指责,CGTN记者团官方账号8日在推特上发出上述回怼,并通过对比揭露西方媒体的双标,讽刺说,“没有人想成为一只狼,除非他们被很多只狼包围”。
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提到了去年11月赵立坚发布的一条推文。当时他引用了自称“战狼画手”的中国青年画家@乌合麒麟 《“和平之师”》的讽刺漫画,谴责澳大利亚士兵对阿富汗平民、儿童的暴行。
这幅犀利的作品,立即让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恼羞成怒,他还要求中国道歉。然而,中方不但拒绝了他的道歉要求,随后赵立坚还将该条推文置顶。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坎贝尔此前已承认了军队在阿富汗犯下的罪行,并也为此道歉。
可笑的是,尽管《纽约时报》这篇文章也承认澳军的罪行,但它并没有对其盟友进行任何的批评和指责,反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抨击中国“冷漠无情”,宣称在澳大利亚正陷入痛苦的举国反思之时,看到一个外国官员将其当作武器用在一条讽刺推文中,“这是令人无法理解的侮辱”。
在面对西方国家颠倒黑白的污蔑和指责时,中国外交官在社交媒体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敬”西方霸权。然而这样的方式却被《纽约时报》抹黑成“咄咄逼人”、“好斗”、“挑衅”,还声称中国外交官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平息批评,而是配合政府宣传的统一战线”,意在表明在涉及中国利益和愿望的问题上,没有商讨的余地,或者说西方没有否决权。
乌合麒麟作品《“和平之师”》
文章还借赵立坚的外交经历,延伸到中国外交风格的转变,声称立坚的推文并不是偶然,其发生的时机很巧,正值中国在制定更加强大和自信的外交政策之际,他为中国外交引入了一种新的外交基调。
“赵立坚的影响是巨大的…他迅速彻底地改变了中国与其盟友、对手的沟通方式,这样的言辞风格已蔓延到中国整个外交使团”,取代了中国之前温和的外交术语。文章还称,赵立坚的走红,也反映出中国对自身力量的更广泛的觉醒,这一进程已酝酿了几十年,因新冠疫情的暴发而大为加速。
文章给中国外交贴上了“战狼外交”标签,声称“不受欢迎”、“让人畏惧”,甚至唱衰说,“特朗普时期反复无常、弄巧成拙的外交风格,所给予中国的机会,因‘战狼外交’而遭到威胁”。还引用前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杜如松(Rush Doshi)的话称,“中国可能会因此遭受一些软实力上的挫折”。
针对这篇文章的指责和污蔑,CGTN记者团官方账号@Frontline 7月8日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回怼,揭露西方媒体的双标。
推文写道,当美国参议员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炒作所谓“实验室泄露病毒”、“种族灭绝”时,西方就高喊这是“言论自由”。然而当中国外交官直接驳斥有关指控时,他们又称这是“战狼”。
@Frontlin e还讽刺说,“没有人想成为一只狼,除非他们被很多只狼包围”。而在面对“恶狼”侵袭,做“战狼”又何妨?
今年3月,我国驻法国大使馆在驳斥有关言论时,曾发布过一篇《关于言论自由的民主讨论》的文章。其中指出外交就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如果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形象受到威胁和损害,我们的外交官就要冲上去拼命守护。有人因此给我们扣上“战狼外交”的帽子。
文章毫不客气地表示,“如果真有‘战狼’的话,那是因为‘疯狗’太多太凶,包括一些披着学术和媒体外衣的‘疯狗’对中国疯狂撕咬”。有人希望中国的外交最好是“羔羊外交”,对外来的攻击忍气吞声、息事宁人。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此前报道:
“你们侵犯人权!” “我们没有。”
“你们侵犯人权!” “我们说了,没有。”
“你们侵犯人权!你们战狼!” “…………我们没有。你们搞种族灭绝,反省一下自己吧。”
“我们是侵犯人权,但你不可以说!”
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不太“照镜子”,却很懂给人“贴标签”。眼看“战狼外交”说了几年,中国越来越不以为意,他们又给中国扣上一顶新帽子。
“中国外交官用夹枪带棒的语言和‘那又怎么说主义’来反击外国的批评”、“中国正在沿袭俄罗斯的策略,包括使用‘那又怎么说主义’”……
最近,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中,“那又怎么说主义”(What-about-ism)这个词反复出现。
对于这个新动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对观察者网表示,一些西方媒体又开始塑造一个跟中国外交和中国国家形象相关的议程。而中国的回应方式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最开始、包括现在,我们仍然无数遍地跟他们讲清楚,新疆发生的事实是什么。但他们又无数遍地把他们认为的“事实”怼上来,迫使中方不断改变自己的策略。
沈逸指出,一些西方媒体充耳不闻、完全无视事实,继续表现出一种自以为是的西方自我中心主义。
一场交锋,“反向报道”
“那又怎么说主义”即What-about-ism,是由英文反问句“what about”(那……又怎么说)和“-ism”(主义)拼缀而成。这种辩论策略不直接反驳对手论点,而是试图通过指出对手的主张与行为的矛盾之处,削弱其可信度,是一种对逻辑谬误的运用。
“这种‘那又怎么说主义’,是专制政府的本能反应,”英国《卫报》6月22又来。这句话的背景,是中国与加拿大前天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届会议上,展开激烈交锋。
中方呼吁彻查加拿大土著人被残害案件,敦促加拿大立即停止侵犯人权行为。被“揭短”后,加驻联合国公使敦促中国允许“人权高专在内的独立观察员”前往新疆,调查所谓“大规模拘押穆斯林”的现象。
中国公使做联合发言 视频截图
可是,《卫报》是如何描述这场唇枪舌剑的?
该报22日报道题为《加拿大谴责中国人权记录后,中国发起猛烈反击》。报道称,加拿大牵头40多国,对北京所谓“镇压新疆、香港、西藏”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激起了中国对加拿大殖民地历史的猛烈回击。
《卫报》报道截图
观察者网向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人权处确认,也查看了会议录像,确实是蒋端公使发言在先。然而,《卫报》却故意倒过来写,先转述加拿大公使的发言,再用一句“中国抢先发言”(pre-empted the statement)引出中方的讲话。这种笔法,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被激怒后气急败坏,乱泼脏水”的形象。
然后《卫报》援引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国际事务教授史蒂芬妮·卡尔文的话评论,“这种‘那又怎么说主义’(What-about-ism),是专制(政府的)本能反应。这并不新奇,从冷战时期开始,苏联就开始抨击加拿大对待土著人的方式。”
卡尔文又给“那又怎么说主义”做注解称,“认清这种批判的本质同样重要——这是一种回避有意义批评的策略。在当前语境下,是新疆维吾尔人的状态。”
反复出现的“那又怎么说”
其实6月初,加拿大主流大报《全国邮报》(National Post)就使用这个词来抨击中国,为加拿大的劣迹开脱。
5月28日,加拿大一所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旧址地下,发现了200多具原住民儿童的遗骸,最小只有3岁。中《环球时报》英文版为此撰写评论,但《全国邮报》竟称,“中国媒体将215名孩童的坟墓当成政治宣传的契机。”
《全国邮报》报道截图
《全国邮报》表示,有些分析人士将(《环球》的)这种话术称为“那又怎么说主义”——即面对谴责,政府或个人为扭转局面,指责指控者有类似的违法行为,而忽视或否认最初的指控。该报称,这种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前苏联,当时他们面对美国的谴责和压制,经常提出美国的种族歧视和人权问题。
总部设在日本的《外交学人》(The Diplomat)杂志今年2月发表一位美国国际政治学者的文章,讨论如何“应对中国的‘那又怎么说主义’”。
文章宣称,中国指责美洲原住民受到虐待可能是虚伪的,但美国应该要承认历史错误,因为这“符合美国的利益”。作者呼吁,为了应对中国“空谈博弈式”的“那又怎么说主义”,美国要切实提高原住民的生活水平,以此证明“中方的谴责是多么空洞”。
一段时间以来,多家美国媒体除了“战狼”,也开始使用“那又怎么说主义”来指责中国外交。
5月12日,《华盛顿邮报》自称“分析了中国20年来的外交语言,发现有敌意的话语越来越多。”文章说,为了反击海外的批评,中国外交官使用“夹枪带棒”的语言和“那又怎么说主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于4月17日分析道,“长期以来,中国的官方话术处于进化中,从直接否认到强硬防御,这与中国政府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高的自信感紧密相关。最近对于涉疆的宣传上,中国正在沿袭俄罗斯的策略,包括使用‘那又怎么说主义’,指责美方的报告的可信度被奴隶制和种族灭绝的历史所污染。”
还有些差不多的说法。中加交锋后,美彭博社称中国实行“以牙还牙式外交”(Tit-for-tat Diplomacy),而《华盛顿邮报》写道,一些加拿大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打地缘政治嘴仗”(geopolitical wrangling)。
彭博社、华邮报道截图
苏联的“帽子”扣给普京,又传给中国
“那又怎么说主义”并不是什么新词。据《华尔街日报》,这个词在冷战时期就被美国用来指责苏联,而2008年,《经济学人》又将其带火,普京被反复扣上这顶“帽子”。
在日前的采访中,普京面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指责俄罗斯打压国内反对派,以美国的《外国代理人登记法》、国会山骚乱为例反击。记者则直接打断称,“在美国,你的做法被叫做‘那又怎么说主义’。是一种回避问题的方法。”
视频截图
上周,“普拜会”结束后,面对美国记者的提问,普京用美国“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和“冲击国会山”举例反驳。但美国“政客”新闻网(Politico)又给普京打上“那又怎么说主义”标签,还援引拜登在记者会上的话说,“那是个荒谬的类比”。
沈逸:西方又在对中国外交和形象进行议程设置
当中国捍卫自身利益和尊严时,他们拿出“战狼外交”。当中国要求彻查一些国家骇人的种族灭绝史时,他们又拿出“那又怎么说主义”。殊不知这种“解决不了问题,就搞臭提出问题的人”的策略,正是最典型的“那又怎么说主义”。
舆论场上占据主动的部分西方势力,能发明一千种话术抹黑中国,但唯一拿不出的是证据,唯一不肯交底的是真相。而中国不打无意义的口水仗,也无意与任何国家参加“比烂大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沈逸对观察者网表示,西方开始指责中国“Whataboutism”时,与其说是在贴标签,不如说是他们又开始塑造一个跟中国外交和中国国家形象相关的议程,然后进行议程设置。而且这种指责还是曾经针对苏联的。
这表现出一种叫“认知相符”的认知错误。就是对于一个新出现的现象,西方却拉回到苏联时期,说“苏联也这样做”,所以中国是在学苏联这一套。然后,这些媒体就可以把全部对苏联的批判,套在中国头上。
西方继续带着一套既定的,批判和否定中国的方法,来跟中国进行讨论。而中国的回应方式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最开始、包括现在,我们仍然无数遍地跟他们讲清楚,新疆发生的事实是什么。但他们又无数遍地把他们认为的“事实”怼上来,迫使中方不断去改变自己的策略,并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回应方式。实际上西方在事实层面没有拿出证据,甚至都不敢跟我们纠缠。
一些西方媒体充耳不闻、完全无视事实,继续表现出一种自以为是的西方自我中心主义,他没有兴趣,也不想去了解中国真实发生了什么事。
延伸阅读:
特鲁多找来40多国组团向中国发难 赵立坚火力全开
22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的“表演”进入第二天。
在中方代表要求加拿大对原住民遭受的种族灭绝进行调查后,特鲁多不仅反咬一口,找来了40多个国家组团向中国发难,还为逃脱国际社会谴责和转移注意力提出了新的借口。
加拿大电视网22日报道称,当天中方代表多国发表联合声明后,加拿大、英国、美国等超过40个国家,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要求中国立即允许联合国人权事务高专巴切莱特进入新疆调查。
加拿大电视网报道截图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 特鲁多在会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辩称,加拿大与原住民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加拿大“给原住民添的麻烦”与中国“虐待穆斯林和侵犯人权”之间存在根本区别。而其所谓的“根本区别”就是加拿大“承认罪行”,并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而中国没有这样做。
特鲁多资料图。图源:加拿大电视网
5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坎卢普斯的一所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旧址地下,发现了215具原住民儿童的遗骸,最小只有3岁。特鲁多称,这一发现令人心碎。多家媒体跟进报道称,这些儿童骸骨或是“冰山一角”,原住民群体也呼吁加拿大政府继续搜寻遗骸。
半岛电视台称,加拿大的寄宿学校将原住民儿童与他们的家人强行分开,构成了“文化种族灭绝”。加拿大驻联合国大使莱斯利·诺顿(leslie norton)对人权理事会承认,加拿大历史上通过同化政策和手段剥夺了原住民的权利。
“发生在坎卢普斯印第安寄宿学校的事情不是例外,也不是孤立的事件。”诺顿说,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内,原住民儿童遭受了严重的不公正待遇与虐待。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加拿大的种族灭绝罪铁证如山,而所谓中国新疆存在“种族灭绝”的说法则荒谬绝伦,完全是别有用心的造谣和彻头彻尾的谎言,这种以是否承认他国栽赃的罪行作为判断人权保护的标尺,实属偷梁换柱,混淆视听。
在这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公使蒋端代表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伊朗、朝鲜、叙利亚和委内瑞拉发布联合声明,指责加拿大一再将人权作为推动其政治议程的工具,并呼吁对加拿大所有原住民,特别是儿童被残害案件进行全面、公正调查。让该为其负责的人接受法律审判,并为受害者提供充分的救济。
白俄罗斯也代表65个国家做共同发言,支持中国的新疆和香港政策,反对干涉中国内政。还有20多个国家准备单独发言支持中国,一共有超过90个国家以不同方式表示对中国正当立场的理解和支持。
赵立坚 资料图
“这恰恰说明是非有众义,公道自在人心。”2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表示,这也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人心向背,戳穿了少数西方国家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虚伪面目。事实已反复证明,少数西方国家热衷于编造、炒作涉华谣言,打着人权的旗号干涉中国内政,目的是打压遏制中国,阻碍中国发展进程,这注定是徒劳的。
随后,赵立坚火力全开。他指出,我们说过加拿大根本没有资格指责中国,他们最应该干的是反省自身的人权劣迹。不久前,加拿大一所天主教原住民寄宿学校旧址发现了215名原住民儿童的残骸。我们注意到,尽管加拿大政府表示“心碎、可耻”,却宣称相关调查受到教会抵制,期待教会承担应尽责任,将自身应尽之责抛到脑后。
“这种‘鳄鱼的眼泪’暴露了加拿大政府的虚伪,反映出其缺乏面对自身人权劣迹的诚意和勇气。”赵立坚说,也让人不禁为加拿大原住民近况能否真正得到改善捏了把汗。
近年来,加拿大多名非洲裔公民遭警察暴力执法致死,非洲裔多次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安大略省每15名年轻黑人中就有近一人曾入狱,而每70名年轻白人中仅一人有入狱经历。加拿大针对穆斯林的歧视和仇恨犯罪猖獗,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加拿大全国针对穆斯林仇恨犯罪案件,同比增长151%。
“对于这样赤裸裸的种族歧视和人权侵犯行为,加拿大政府基本上是说多做少,缺乏保障少数族裔合法权益的实质性举措。”赵立坚指出,在215名原住民儿童的残骸被发现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真相权特别报告员,土著人权利特别报告员等特别机制专家曾发表联合声明,敦促加方对此进行全面调查,表示受害者有权获得正义和补偿。
最后,赵立坚质问加方,现在我们也想问问加方调查何时开展?补偿何时落实?何时出台针对种族歧视的系统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