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All in、OPPO加码 AI能否拯救低迷手机市场?|行业观察

财联社2月21日讯(记者 王碧微)“AI手机将是继功能机、智能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个重大的变革阶段。AI手机时代下,手机行业和用户体验都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20日举办的OPPO AI战略发布会上表示道。不止OPPO,农历新年刚过,魅族亦在近日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魅族21 Pro、魅族22、魅族23等)新项目的开发,后续将All in AI,把精力转投到新的AI设备探索上。

“目前,硬件发展已经进入到瓶颈期,各家产品趋同化严重。软件上近几年也无新的杀手级应用或新的使用场景出现。植入大模型以后,可以增加手机的产品竞争力,亦可以体现出产品的差异化。”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向记者表示道。除上述厂商外,华为、荣耀、vivo、小米等主流硬件厂商,均先后以合作或自研的方式推出各自的手机端侧大模型,AI的发展成为智能硬件产业重头戏。

不少业内大牛都曾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在这场新一轮技术竞赛中,谁能胜出、产业将走向什么形态,都等待时间揭晓。但对于上游供应链来说,AI手机掀起的换机潮无疑将促进部分模块的新需求,多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算力芯片、存储芯片、传感器等供应商有望受益。

下游硬件厂商齐入局

眼下,手机、笔电等传统消费电子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没新意”“内卷”成为消费者对于行业大多新品的评价。

TechInsights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华为mate60的横空出世掀起了一波消费电子热潮,但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第四季度仍同比下降0.3%,已连续第11个季度出现下滑;2023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为2.617亿部,同比下降5.8%。

与此同时,AI大模型在2023年得到前所未有发展及关注,掀起了新一轮科技浪潮。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将AI与手机结合既是迫不得已亦是顺势而为。

“我们把AI作为手机下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战略,(投入)没有设置上限。”刘作虎在战略发布会后向媒体表示,“对OPPO来讲,AI是接下来一个新的时代最重要的事情。”主流手机厂商中,OPPO是首家将AI定位成“下一代战略”的厂商,可见公司重视。

市场份额已跌出前五的魅族则更具决心,直接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全力投入AI。前魅族副总裁李楠在魅族宣布“All in AI”后发微博直言:“必须换赛道。”值得一提的是,星纪魅族CEO沈子瑜在去年11月刚刚公开表示“希望(手机业务)三年时间能重回国内中高端市场前五”,在转变战略方向后,这一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值得关注。

此外,主流厂商们均有进军AI动作。2023年11月份,vivo正式发布自研蓝心大模型BlueLM、OriginOS 4、自研蓝河操作系统BlueOS;荣耀在2023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全新操作系统MagicOS 8.0 并推出了荣耀首个自研70亿参数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华为也在2023年8月宣布,手机系统接入盘古大模型,并发布内置AI大模型的华为Mate60系列手机。

Counterpoint Research(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预估,2023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4700万部左右,占整体智能手机比重约4%;2024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1亿部,占智能手机比重提升至8%;2027年将超过5亿部,占智能手机比重达到40%;2023~2027年复合成长率达到83%。尽管苹果等部分厂商尚未公布进军AI计划,在AI手机已经成为手机领域最大增量市场的情况下,手机厂商进军AI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距离真正的AI手机还有多远?

那么,什么是AI手机?与传统智能手机区别在哪里?

从目前市面上的多款打着AI手机旗号的产品来看,相较于强大的“人工智能”,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更接近“支持AI功能的手机”。

一位三星旗舰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其最新推出的首款AI手机S24的AI功能主要体现在图片优化、翻译等功能上。但当记者问及上述功能与美图秀秀、科大讯飞等专业软件相比优劣时,该人士仅表示“没有参数对比”。郭天翔认为,3年内AI手机很难在日常使用中产生颠覆性变革。

不过,下一代AI手机的模样,厂商心中已经初具雏形。OPPO AI中心产品总监张峻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能支持AI功能的智能手机和AI手机,它的区别主要在于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具备高效利用计算资源的能力、具备创作能力、具备更强的感知能力。

“我觉得(AI手机)最大的几个挑战,一是如何精准感知这个真实世界;二是要有足够强的算力;三是要有算法的先进性。我觉得不管是对手机也好,对任何的AI设备,这几个都会是挑战。”刘作虎20日在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他进一步表示,对手机算力的要求,现在最大的瓶颈是CPU跟内存之间的带宽;感知方面,现在摄像头或者麦克风亦未达到真正感知真实世界的水平;“算法的先进性方面,OPPO在这方面肯定要投入很多,怎么样真正地去理解用户,这个模型怎么去建, OPPO也在训练自己的大模型。”刘作虎道。

在各大厂商纷纷入局之下,新一轮技术军备赛开启。一位产业链人士向记者表示道,想要做出领先市场的AI手机,强大的研发实力、足够算力支持、用户基础、长期资金投入缺一不可。在此情况下,目前的头部厂商们仍具有优势。

上游紧抓AI机遇

产业发生变革,上游供应链亦有望分羹。

CINNO Research 首席分析师周华告诉记者,AI产业的发展推动高算力、大存储芯片持续升级迭代,同时对于其他配套芯片与元器件,如主控芯片、传感器、存储芯片等,其相关适配性成为发展重点。

海光信息(688041.SH)、寒武纪(688256.SH)、龙芯中科(688047.SH)属于A股的较为突出的算力芯片股。不过目前,主流的手机算力芯片市场仍由高通与联发科等海外厂商占据。

存储芯片方面,北京君正(300223.SZ)、兆易创新(603986.SH)、江波龙(301308.SZ)等A股上市公司均有布局。其中,兆易创新因网传供应了苹果VisionPro而备受关注,财联社记者近日致电兆易创新证券部时,其工作人员证实确有此事,同时该人士还向记者表示,“很多手机的屏幕下面都会搭载一颗我们的存储产品。”

传感器方面,有消息称小米14系列及荣耀今年推出新机将采用韦尔股份(603501.SH)旗下豪威的传感器。据了解,目前韦尔股份的高阶图像传感器已逐步出货,在高端市场占有率有望扩大。

此外,分析人士表示,随着AI手机的主芯片功耗变大、内存芯片容量、电池容量等变大,将导致电流变大。电源管理芯片的耐压、耐大电流性能亟需提升,芯片价值量有望提升2-3倍。希荻微(688173.SH)证券部人士向以投资身份致电的记者表示,公司的电源管理产品确实可以用在部分AI手机上面,单机价值会否更高取决于产品性能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