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营收利润双降,年内市值没了两百多亿
刚刚庆祝完25岁生日的蒙牛乳业,却未能为外界送上一份十分亮眼的中期答卷。
今年上半年,蒙牛乳业的营收、净利润指标双双下滑。其中,蒙牛乳业的营收同比下滑12.61%至446.71亿元,归属于本公司权益股东的净利润更是下滑近两成降至24.46亿元。
尽管这份成绩单略显黯淡,但蒙牛乳业次日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似乎并未受到这份表现平平的财报的拖累。截至7月29日收盘,蒙牛乳业股价报收13.18港元/股,较前一个交易日上涨9.65%。
不过,若将视角拉长至更广阔的时间维度,蒙牛乳业的股价表现则显得较为疲软。年初至今,蒙牛乳业股价累计下跌34.59%,市值蒸发274.33亿港元。
今年7月,摩根大通发布的报告更是将蒙牛的评级从“增持”降为“中性”,并大幅下调蒙牛乳业的目标价,由30港元降至13港元。
或是为了给投资者更多信心,蒙牛乳业在发布中报的同日交出了一份股份购回计划,计划于未来12个月内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最高达20亿港元的股份回购。
而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蒙牛对于下半年的行业走势仍持谨慎态度,但其有信心完成全年经营利润率扩张的目标。蒙牛预计下半年收入同比持平或略有增长,全年收入预计下滑中个位数,全年经营利润率预估增长0.3至0.5个百分点。
蒙牛乳业交中期答卷,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今年上半年,蒙牛乳业实现收入446.71亿元,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12.61%。对于上半年营收下滑一事,蒙牛乳业给出的解释是乳制品行业需供矛盾凸显、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根据中期业绩发布会披露的信息显示,蒙牛的产品出厂价基本保持稳定,90%的收入下滑来自销量下降,其他来自产品结构和价格的影响。
从营收占比来看,包括生产及经销超高温灭菌奶(“UHT奶”)、乳饮料、酸奶及鲜奶在内的液态奶业务,无疑是蒙牛乳业的营收支柱。上半年,液态奶业务为蒙牛乳业拿下362.62亿元的收入(销售予外部客户),以一己之力为公司贡献超过八成的营收。
同期,冰淇淋业务、奶粉业务、奶酪业务、其他(主要为集团乳制品原辅料生产及经销贸易业务)分别为公司斩获33.71亿元、16.35亿元、21.14亿元、12.88亿元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55%、3.66%、4.73%、2.88%。
虽然蒙牛乳业各个产品板块的营收占比不尽相同,但公司的业务管线在上半年却出现全线下滑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和奶酪业务的收入同比分别下跌12.92%、21.75%、13.67%和6.28%。
雷达财经注意到,在此次发布的财报中,蒙牛多次坦诚各业务板块所面临的困境。比如,液态奶业务下的常温事业部面临消费信心不足、渠道变革等外部挑战;低温品类行业下滑,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传统渠道面临下滑。
与此同时,上半年,国内鲜奶品类也面临挑战;婴配粉行业仍受到人口出生率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宏观消费信心不足、行业渠道库存偏高、清库存促销力度加大则为冰淇淋行业带来多重考验,行业整体销量下滑;而国内的奶酪行业和奶酪消费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从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是蒙牛乳业绝大部分营收的来源地。上半年,蒙牛乳业在中国大陆地区录得的营收高达423.1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更是高达94.74%。相较之下,蒙牛乳业在海外地区斩获的23.52亿元的收入稍显微薄,对公司总营收的贡献仅有5.26%。
由于营收下滑,蒙牛乳业的毛利也从去年上半年的196.3亿元下滑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79.85亿元,同比减少8.38%。不过,由于原奶价格的下降,蒙牛乳业的毛利率却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上半年40.3%的毛利率相比上年同期的38.4%提升1.9个百分点。
然而,就净利润指标而言,蒙牛乳业上半年的表现仍不尽如人意。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蒙牛乳业录得归属于本公司权益股东的净利润24.46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30.2亿元跌幅接近两成。
进一步拆解来看,蒙牛乳业上半年多项费用的规模其实是有所下降的。在集团积极提质增效的努力下,蒙牛乳业上半年的销售及经销费用从去年同期的139.06亿元减少8.8%降至126.8亿元。其中,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行销费用从2023年上半年的51.2亿元降至44.99亿元,同比减少12.1%。
不光销售及经销费用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由于期内集团的费用管控,蒙牛乳业的行政费用也从2023年上半年的21.85亿元下降到了19.41亿元,同比减少11.1%。而其他费用中的教育附加费、城巿维护建设税及其他税项同比也减少7.8%,从2.65亿元降至2.44亿元。
总体来看,蒙牛乳业上半年的业务经营费用总额(包括销售及经销费用、行政费用及教育附加费、城巿维护建设税及其他税项)从去年同期的163.55亿元下降到了148.65亿元,同比减少9.1%。
不过,由于蒙牛乳业营收下滑的幅度更大,前述费用占集团收入的比重并没有下降,反而从2023年上半年的32%上升到了今年上半年的33.3%,这导致蒙牛乳业的经营利润从32.75亿元下降到了31.19亿元,同比减少4.8%。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其实去年上半年蒙牛乳业归属于本公司权益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就已下滑近两成,而去年全年蒙牛乳业的该项指标下滑幅度为9.31%。从此次发布的中报来看,蒙牛乳业今年上半年仍旧没能扭转净利润下滑的颓势。
由于净利润下降及期内原料粉库存增加,蒙牛乳业截至上半年末的经营业务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降至 19.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44.4%。
此外,截至上半年末,蒙牛乳业的债务权益比率(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除以总权益)为81.3%,在去年末73.9%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涨。
股价较高点大幅下挫,公司推20亿港元回购计划
不久前刚刚落下帷幕的巴黎奥运会,作为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的蒙牛可谓是刷足了存在感。巴黎奥运会开幕之际,蒙牛便携手贾玲、谷爱凌等代言人发布“要强”大片。
此后,中国代表团屡屡摘得金牌的荣耀时刻,蒙牛乳业也会在官方社交平台上发布祝贺博文,并借势营销。据蒙牛乳业披露的数据显示,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勇夺91枚奖牌,蒙牛累计送出151000箱产品。
不过,蒙牛豪掷重金搭上奥运快车的举动,似乎并未激发起投资者的太多热情。奥运会开幕(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1时30分)至今,蒙牛乳业的股价下跌3.23%。而将时间线进一步拉长来看,蒙牛乳业当前的股价仍处于低谷期。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蒙牛乳业的股价已跌去34.59%,最新市值为518.67亿港元,远不及此前约2000亿港元市值的高光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末,摩根大通还曾发布报告表示,预计蒙牛乳业明年会持续面临挑战,决定下调对其投资评级由“增持”降至“中性”,削目标价近57%,由30港元大幅降至13港元,此相当预测明年市盈率10倍,对比同业伊利的15倍。
该行指下调蒙牛评级,因原奶成本可能因需求疲软而进一步下降,导致散装奶粉的折扣及拨备增加,拖累公司销量及利润率;第二是公司缺乏新的强势产品来推动销售;第三是公司执行弹性相对较弱;第四是估计其派息比率从目前的40%迅速提高到同业伊利73%的可能性不大。
该行还估计蒙牛今年销售额及盈利将分别下降1%、10.5%,2024年至2026年销售额及纯利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3%、8%。摩根大通对蒙牛2024年每股盈利预测比市场共识低21%。
为了挽救公司在资本市场上遭受“冷眼”的现状,以及为了给公司股东创造价值,并为股东带来稳定可持续的收益,蒙牛乳业在公布中期报告的同日,还发布了新的股份购回计划。
公告显示,根据股东于本公司相关股东周年大会通过的股东决议案可能向董事会授出的购回股份的任何一般授权,蒙牛乳业可不时于未来12个月内根据市场情况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购回本公司股份,购回价值最高达20亿港元。
蒙牛乳业在公告中表示,预期股份购回计划将提高每股股份盈利。公司董事会相信,公司现有财务资源允许其能够在维持良好财务状况的同时实施股份购回计划。董事会认为,股份购回计划符合本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
三大“顽疾”困扰乳业发展,对下半年行业走势持谨慎态度
1999年,怀揣着打造“百年老店”的宏伟愿景,创始人牛根生和他的团队在呼和浩特一隅仅53平方米的破旧民宅里创立了蒙牛。彼时,这家刚刚问世的企业以100万元的注册资本起步。而在全国乳业的浩瀚海洋中,蒙牛最开始仅排在几乎看不到名字的第1116位。
然而,创立当年,蒙牛便以惊人的速度崭露头角,全年实现0.37亿元的销售收入,其同业排名更是突飞猛进,直接跃升至第119位。次年,蒙牛更是以全年2.47亿元的傲人收入,在国内乳业版图上强势崛起,排名一举攀升至第11位,成为令行业和同行们瞩目的新星。
今年8月18日,蒙牛迎来了自己的25岁生日。据天眼查显示,目前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超过15亿元。
经过25载的砥砺前行,蒙牛已从昔日面积只有53平米的小小民宅中走出,成长为世界乳业领域的佼佼者,跻身全球乳业八强行列。得益于企业的迅猛发展,蒙牛的团队从一开始的几十人,壮大到了现在的数万名员工,而公司的产品阵容也从最初的一两个单品,不断丰富到了700多个SKU。
不过,正值壮年的蒙牛,如今肩上的担子却并不轻松。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国奶业大会上,新官上任刚刚百天左右的蒙牛集团总裁高飞就曾坦言,“中国奶业正面临着2008年以来的最严峻挑战。”
事实上,目前面临严峻挑战的奶企的确不止蒙牛一家,乳制品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挑战与变革。不过,另一乳业巨头伊利,在净利润指标层面却展现出了一定的韧性,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44%。
市值方面,截至8月29日收盘,伊利股份的最新市值为1455.9亿元,比起蒙牛乳业要高出不少。
在蒙牛集团总裁高飞看来,尽管全球经济动荡、国内消费波动,从客观上给行业带来不少影响,并催生了一系列新问题,但从全局角度分析,造成当下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并非客观环境,而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三大“顽疾”:其一是品类多元化不足,其二是需供均衡性矛盾,其三则是产业链韧性较小。
面对困难与挑战,蒙牛认为,结合行业观察和自身体会,当前应从解决“困扰行业的三个因素”入手,聚焦做好三大方面工作:一是科研主导,开创新品类;二是数智赋能,塑造新产业;三是模式创新,培养新业态。
在此次发布的中期报告中,蒙牛乳业明确表示,报告期内,蒙牛不仅追求极致品质,更致力于拓展新品类、打造多元新场景、加速ToB渠道和专业乳品拓展,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引领乳制品从“喝牛奶”向“吃牛奶”,从“基础供给”向“大健康”,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型升级。
针对行业阶段性需供矛盾,蒙牛牢牢把握数智化转型机遇,加速打造乳业新质生产力,对乳业链条进行系统化、一体化重塑,全面激发奶业产业链的效能潜力。同时,在运营层面,积极推动精益化管理,不断打造扁平和高效组织,全面激活组织效能,驱动公司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而针对产业链韧性不足的问题,高飞在此前的中国奶业大会上指出,除了依靠科研与技术力量,还应通过模式重构与业态创新实现长远的改善。
比如,在养殖领域,要对标国际一流,推广“种植能转换”“养殖更健康”“种养结合”新模式,推动“种、料、病、管、环”全面升级;在加工领域,要推动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升原奶利用率,降低需求波动带来的影响;在销售领域,构建线上线下“全域融合”的新商业模式,充分利用AIGC等新工具,深入洞察和触达消费者。
对于下半年的行业走势,蒙牛依然坚持谨慎态度,但公司表示有信心完成全年经营利润率扩张的目标。公司预计下半年收入将同比持平或略有增长,全年收入预计下滑中个位数,但经营利润率有望实现0.3至0.5个百分点的增长。
身为乳企赛道排名靠前的玩家,蒙牛乳业接下来将交出怎样的成绩?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