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成功背后的一群追梦人,记八院梦天实验舱总装团队

今天,搭载着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中国空间站迎来了一位新的“伙伴”。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做的是国之重器,却少有人知;他们始终在型号研制的最前线,却蛰伏数年。面对未知之路,他们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在梦想中前行,在实践中发现真谛。他们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梦天实验舱总装团队。

相遇:走过艰苦并快乐的十年

2011年,八院149厂空间站执行经理栾浩刚本科毕业,在面对数个高校深造的选择下,他不断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是做研究还是进入工程领域?就在此时,上海航天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吸引住了这个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少年。于是,他选择了到企业读研深造,经过三年的学习,为他后续参与型号研制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16年,根据梦天实验舱研制生产的需求,栾浩被调入到空间站总装团队。在型号研制初期,还没有合适的工艺保障,他就多方调研,与设计师反复沟通、论证,设计了暴露平台展开、载荷机柜安装的工艺方案;没有具体的防控措施,他就从零开始,制定了微生物防控、密封舱总装、地面通风、结构防护层实施方案。

坚守是漫长的,也是艰苦的。在外场试验中,梦天实验舱电性舱改装成了其中的“重头戏”。曾有一句话在总装团队中这样流传过:“宁可总装一个新的任务,也不愿返工一个总装后的产品。”这是由于产品拆卸的要求远远超于第一次总装要求,它必须避开所有不必要的操作,又要确保所有操作互不相扰。在翻看所有工艺流程和设备状态后,他梳理了上百根电缆和上百台设备的工艺技术要求。

为此,在改装之初,栾浩和团队成员在总装过程中充分识别产品风险,以计划流程、技术流程、产保流程相结合为抓手,依据设计文件,梳理和制定了装配过程中的关键、强制检验点,明确操作和检查要求,从而保证了过程风险管控闭环。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团队按时完成了电性舱改装任务,为后续试验任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坚守:成为现场办公的“大管家”

在空间站型号中,每一个产品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梦天实验舱研制生产的道路上也需要一位“大管家”,他就是八院149厂梦天实验舱总装主任工艺师齐海雁。

作为型号的“大管家”,齐海雁没有一丝的“架子”。2018年底,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生产任务,如何争取快速正确地处理总装现场的问题,成为了保障产品进度的一个有效措施。为此,齐海雁将办公场所搬到了总装总测现场,通过现场办公提高管理责任、技术责任和产保责任,这样既能及时解决问题,不拖延、不积压,又能不断进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要求细化量化。

齐海雁始终瞄准产品实现全流程上的优化改进,密切关注总装技术突破和能力提升。面对一次次的技术攻关,团队需要在不具备条件的环境中创造条件,所有人想的不是这个事该不该做,而是如何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多年来,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把认识提上去,把专业建起来,扎实走好每一步。

最终,团队实现了3D打印总装直属支架、三维数字化导管制造、对日定向装置舱内功率传输电缆舱上压接和数字化总装等新技术,以及大型机柜进舱装置、暴露平台零重力展开试验装置、整舱水平旋转装置、整舱罩衣等新装备的应用,保障了总装及测试期间梦天15个分系统能够顺利地进出厂区和厂房,完成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完成正样900多台(套)设备的验收和交付,保障了各分系统总装及测试阶段的技术状态协调工作,有力支撑了型号研制工作。

希望:为团队输入新鲜血液的“ 95后”

“梦天成功的消息是我们收到的最美好的结婚礼物。”“95后”梦天实验舱载荷舱主岗朱俊劼的新婚妻子汪佳林这样评价梦天实验舱任务。他们相识与企业只有一路之隔的上海电机学院,相恋与梦天实验舱。就在梦天实验舱飞天前夕,他们步入了筹备近两年的婚礼殿堂。

作为团队的新鲜血液,朱俊劼在入职之初就为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149厂为每一位新航天人定制了一份“入职礼包”,即“一人一策”的培训方案和“特级技师+青年技能人员”的师资力量。如果说,一名企业的“管培生”需要2-3年的轮岗培训,那么培养像朱俊劼一样的年轻一代航天人,则需要5年、8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了能够深入学习专业技能、工艺技术,他们要先后经历零部件装配、单机装配、部套装配(分三级)、产品总装等六个过程,方能从一名普通的总装人员成长为型号研制的主操作手。

如今,朱俊劼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快速成长,他已成为能够独立操作载荷舱的主岗,成为了总装团队的“老师傅”。对于全长17.88米的梦天实验舱中的各项精细装调而言,成百上千的电缆就好比“穿针引线”,在舱体侧面,梦天比问天多了“两扇门”,门里面“藏”了各种款式的电缆,为了确保“两扇门”的角度运动旋转到位,他敷设的电缆不仅要满足绑扎间隙,还要满足转弯半径的技术要求,从而呈现出一道道“空中长廊”。

到梦天实验舱发射的那一刻,朱俊劼才真正理解到那是怎样一种情感。那一天,他和妻子汪佳林共同守候着“梦天”飞天,他们的相互支持坚定了双方坚守在航天一线的信念。

在梦天实验舱成功的背后,他们这群人把航天人的“光辉”装在心里,埋进工作中,把载人航天精神写进实际行动里,塑造了一位位默默奉献、奋勇拼搏、勇攀高峰的航天人形象,他们都在用默默坚守换来一发发型号任务的圆满成功。

作者:史博臻 范文超 丛茜

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