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势美元时代 系列1》社评-人民币维稳事关重大
美国联准会(FED)上周升息,且预告明年可望升息3次,较原先预估的2次更多;升息原本就会让国际美元走强,再加上「川普经济」带来的预期效益,美元可说已确立明年的强势地位。所有新兴市场及其它货币都将因此承受压力,其中尤以人民币的走向与影响最为全球关注。
FED宣布升息后,亚洲货币几乎全部贬值,台币开盘贬了2角多,日圆贬破117元,欧元贬值幅度也达1.1%;其中最为外界关切的人民币中间价,周四人行公布的汇价就贬值260点,离岸人民币在盘中一度下跌400点,市场预期年底前人民币兑美元就将到7元的价位。至21日止,美元指数已站上103,后势仍看俏。
除升息因素外,川普经济政策将大幅减税,且对美国企业海外获利汇回给予「租税大赦」,税率只有10%,各界都看好可吸引海外2.5兆美元的资金回流;此外,川普扩大基础建设、大举对企业规范松绑,以及投资美国优先等措施,都让全球资金往美国移动,美元几乎已可确定未来强势地位不会动摇。
美元强势对世界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全面而广泛,大部分新兴国家都会承受国际资金移出、股市下滑、汇率贬值、经济走低的压力与风险;而其中又以人民币的走势特别受瞩目。因为大陆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大陆经济的好坏高低对全球经济都有影响,而人民币汇率的高低也会牵动着其他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国家。
对大陆而言,更处于两难之中;美国经济与金融情势把美元带入强势,但相对而言,大陆经济则已放缓,人民币要跟着强势也难;但人民币如贬值过头又担心引发更进一步的资金外流,加重企业外币债务压力,让信贷问题更严重,从而打击到实体面经济的成长。
对此两难局面,人民币政策「重中之重」的核心要点应在「维持汇率稳定」,但维持的方法与手段必须根据市场灵活调节,应以「市场派」方式调控、维持汇率稳定。
以目前人民币贬值趋势已确定下,就不必再无谓守在高价位,必要时应给予一次性较高幅度的贬值,在此价位再作灵活调控。短期而言金融管制措施有其必要,但必须节制,长期过度的管制将扭曲资源配置,进而伤害经济体质。
台湾过去的作法可供借镜。1980年代台币走上升值之路时,台湾央行是以每天固定小幅度升值的方式控制,让汇率由近40元一路升值到26元,经济与金融市场都未受创。此法的优点是汇率稳定,缺点是因可预期性高,引来套利者谋利。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央行一度死守固定价位,但在耗费上百亿美元后仍难竟其功,放手汇率即大贬2元。之后彭淮南任内的央行操控汇率则更见灵活,绝对不死守一个价位,而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控,甚至央行让汇率贬或升过头后再拉回调控价格。
以固定幅度升值或贬值的方式,在早年外汇市场未开放自由化,且全球移动的资金少的时代可用,但在今天已不合时宜。守固定价位方式,也因市场交易份额远高于早年,一个央行无论资金多雄厚,都难对抗整个市场,因此亦不值考虑。
因此,大陆应宜采一次性较大幅度的贬值,之后再以此价位为基准作调控,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同时亦可消除大半的预期心理;在消除预期心理后,资金外移情况可缓和,人行才能守住此价位。
提高政策透明度、让政策可预期也很重要,并加强与外界沟通,包括市场与外国政府,特别是与美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必须顺畅。
中美经济与金融关系紧密,人民币维稳需与美国建立共识,单边行动很难奏效。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发表社评,就呼吁美国政府,应认可中国政府在维持汇率稳定上的努力。至于川普的「选举语言」并不足忧,因为川普是指责北京压低人民币汇率,实际上人行的干预是在避免人民币过份贬值。
在亚洲金融风暴与全球金融海啸期间,大陆都曾因守住汇率不跟贬而赢得尊重,同时让国内产业升级。但当年大陆经济成长高,仍处「起飞阶段」,且外汇管制较严,容易达到效益,今日此法则难再有效,大陆须有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