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昂莱看似四面楚歌,手下缅军节节败退,但战场主动权仍在他手里

尽管敏昂莱所处的局势看起来险峻,其指挥下的军队似乎处于持续的退却之中,其实,战局的发展依旧牢牢掌握在敏昂莱的手中。对他而言,老街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象征意义上,而非其实际战略地位。增援部队的核心力量依然集中在打通腊戍、木姐一线的战斗上。地方武装力量无法根本动摇缅军的基础,这使得缅军仍持有和平谈判的筹码。

缅军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庞大的规模,由占缅甸人口绝大多数的缅族组成,这些缅族人居住在缅甸最富饶的六个省份。仅此一点,便足以确保地方武装力量无法深入缅军的核心领土。一旦地方武装力量越过了他们原本的辖区,他们的进攻也就停止了。

此外,地方武装力量还面临着种种忧虑,最主要的是缅军控制的空中力量。他们缺乏足够的防空装备,在取得地面上的胜利之后,进入战后重建阶段,若缅军的飞机随时可能发起轰炸,他们的处境将变得十分困难。社会环境已非往昔,民众受教育程度提高,意识增强。若缅族民众被逼急了,全民可能投入战斗。昂山素季的支持者可能会造成一些混乱,但并未占据明显的上风。在这种既不进退的僵局中,可能倒不如及时止损,收获现有的成果。

和平谈判无疑是解决冲突的最佳途径,但是谈判桌上的对话通常取决于实际的实力平衡,以及战场上的胜负。如果缅军被赶出缅北,那么进行和谈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因此,他们在缅北和其他武装控制区域的战斗结果至关重要,然而这并不适用于缅甸的六省,这些地区不在和谈的考量范围内。无论如何,缅军都站在了一个相对不败的位置。

敏昂莱也明白,战争的持久性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实力,还要考虑到民众的支持和国际社会的观点。因此,他并未完全排除政治解决方案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为了巩固其军事胜利并防止地方武装的反扑,缅军开始在战略要地部署更多的防御措施,并着手修复和加强基础设施,以确保其供应线的安全。敏昂莱还积极寻求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支持,特别是那些有共同安全利益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