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籲先調查需求 持有住房更多元
29日的内政部社宅研讨会上,民团也提出加入社宅的政策建议。(Photo by 吕翔禾/台湾醒报)
「除了社宅、包租代管,政府可设多元持有房屋方式,让更多人有房子住!」专业者都市改革组织秘书长彭扬凯29日在内政部研讨会时强调,政府目前生活圈规划社宅是上到下,但他建议从下到上,并建立「社宅统一登记平台」,让国家真正了解想住社宅者的需求。另外,他也建议采用中间型住宅,并限制转卖价格、延长居住年限。
应了解社宅族群需求
彭扬凯指出,政府盼用生活圈统筹规划,以加速直接兴建社宅的进度,他建议用「由下而上」的「社宅统一登记平台」,让需要社宅的民众登记,填入想要的房型、需求与价位想法后审核,审核通过就可以参与抽签,同时理解民众真正需求。
他强调,未来社宅要考虑「轮候制」(轮流等候、审核取得资格后排队),这样的调查也有其必要。另外,他也建议,除了多元取得土地,将整体开发案拨出一定比例兴建社宅也很重要,地方政府透过已开发公办重划赚了1600亿,开发中、审议中与规划中的都更计划约有1700多公顷的土地,其实就可提供政府需要的社宅缺口。
思考中间型住宅
「将开发土地留3到5%,需要法制化!」彭扬凯认为,目前相关规定比较像是道德劝说,地方政府没有动机保留土地,他呼吁要法制化相关规定,且在区征重划上,社宅应该强制列为社福用地。地方过去赚很多,应该负担社宅兴建成本,盖好的社宅也可设立财务溢价上限、限制购买等方式,增加供给。
他指出,除了社宅、自用住宅外,国外现在有很多种「中间型住宅」,是介于租赁与购屋之间的住宅持有型态,比租屋更稳定、价格也比购屋低,可减轻政府财务负担。彭扬凯说,不过这种持有型态与华人观念差异很大,未来可研议透过长租、住户获得使用权等方式,增加民众入住动机。
彭扬凯举例,可透过政府与建商合建分屋,让建商能顺利了结获利,政府可以65%价格卖给首购族,但政府有35%的产权,并收少量租金作为修缮成本;设立一定年限不能转卖,或是转卖给首购族、价格不随市价等,他呼吁政府多参考国外不同类型的中间型住宅。
【更多精采内容,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