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郡王府遗址现身成都 晚唐大马路+排水沟也出土

鼓楼北一街出土了唐宋时期市区主干道及明代王府遗址。 (图/翻摄自中国新闻网,下同)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成都文物考古工作队,为配合城市建设,对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鼓楼北一街的文化宫5号地块展开了考古工作,目前已发现至少有唐五代、宋元、明等时期的文化遗存,挖掘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尺。考古队于21日更宣布,在当地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市区主干道、水渠及明代内江郡王府的部分遗址。

综合《新华网》与《四川日报》报导,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于7月进行挖掘工作以来,陆续发现至少有唐五代、宋元、明等时期的文化遗址,包括河道房基道路水井水沟灰坑、窖藏等遗迹,还出土了大量瓷器铁器铜器钱币建筑材料等遗物

▼挖掘现场总面积约5000平方公尺。

在考古队于21日的发现中,包括了晚唐时期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修筑罗城后新修城北干道。该考古队发掘研究二部主任易立表示,高骈当时为了让城市交通更加便捷,而修建了两条城市主干道,此次发现的道路遗址,是连接大西门到大东门的「北二环」的一部分。

根据了解,这条于1100多年前宽达12公尺的道路,到了元代却大幅度变窄至2公尺多。易立解释说到,成都从晚唐开始便成为南方的经济中心,享有「扬一益二」美誉街道变窄不可能是经济实力不济,更多的可能是城市人口倍增后,不得不侵占道路修建房屋所致。

另外,位于挖掘区南部最底层、宽35公尺的河道,应为晚唐时期成都城北面的护城河;在那之上还发现了排水沟,应是唐末城市改造时修建的一条排水主干渠

挖掘出的遗址包括河道、道路等等。

易立表示,这条排水沟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是成都罗城内的一条主干渠。因为过于宽大,当时的人们还采用了双沟渠结构,在中央砌砖相隔,方便修筑时搭起拱券。而渠砖有厚有薄,有的还刻有精巧花纹

此外,在这处考古工地上,还发现了大量明代遗存,尤其是琉璃烧造的精美瓦当、滴水脊兽以及柱础等高等级建筑构件,其中还有龙泉窑景德镇的各种瓷器残片。易立指出,「在古代成都地图上,内江王府就在今日内姜街一带,而内姜街原本就是因内江王府而得名,最终被误写为『内姜』。此次发现的高等级建筑构件,证明这片区域就是内江王府的一部分。」

易立认为,这次的考古发现复原建构了成都城从唐宋时期到明代的部分格局,对于市政设施街巷民居规划和布局的研究,提供了直接依据,对于探索各个时期的城市功能和社会面貌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