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李海东:美对陆外交破坏性持续增强

大陆外交学院李海东撰文指美国对中国外交破坏性持续增强。图为今年3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左2)、国防部长奥斯汀(左1)与韩国外交部长郑义溶(右2)、国防部长徐旭(右1)举行韩美外交、国防2+2会谈。(韩国外交部提供/中央社)

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30日表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副国务卿雪蔓、国防部长奥斯汀近期频访亚洲国家,就区域与全球议题较为系统地阐明主张。迹象表明,拜登政府执政后,对中国大陆及对亚太政策的评估进程,已基本结束。当下,正密集地将评估结论核心要素,付诸实践。其中最显著特点,可以说是「在中国之外考虑对华外交」。

李海东在《环球时报》撰文指出,首先,拜登执政团队持续强力否定中国核心诉求,当前推进「印太战略」的一个主要招数,就是聚焦于将中国周边国家推离中方。拜登团队认定,制造「中国威胁」的舆论氛围,不断强化中美之间纷争性议题的尖锐程度,并全力激化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摩擦点,有助美国达成拉拢他国孤立中国的目标。

至少当前阶段,拜登政府认为对华外交成功与否,关键不是寻求中方在美方施压议题上的妥协退让(美方已经清楚这一目标难以达成),而是借由对相关涉华纷争议题加以渲染和激化,将亚洲国家推入追随美国对中全面战略竞争的轨道之中,进而使美国得以从实力和格局的优势地位渐趋拖垮中方。因此,中国周边、甚至更大地域范围内的中间国家,实际成了美国「印太战略」优先争取和关注对象。

李海东表示,其次,拜登执政团队表达的「不寻求围堵中国」并遵守一个中国政策立场,并非旨在寻求稳定与中方关系,而是着眼于使中国周边国家相信美国不是中美纷争挑起方,以便更易于接受美国的「印太战略」布局。

纵观美方公开的「印太战略」相关政策文件或声明,无不以边缘化或诋毁中方,来树立美方在亚太区域主导性地位。美国过去数年来一系列触碰一个中国政策的法案落地及涉台、涉港的其他众多危险举措,表明华府并未也不会切实考虑中方根本关切。

美方之所以作此表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在与大多数亚太国家沟通中认识到,后者根本不乐见中美冲突,也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如在此背景下仓促与中方摊牌,美方必成孤家寡人,毫无胜算。

美方所谓「负责任」的涉华表态,实际不是迎合中方,而是为了抚慰盟友伙伴以及它想拉拢的国家。

当下美方的一些所谓「和缓性」言行,并非预示其乐于建立持久稳定的中美关系,相反,它始终在为接下来更具冲突性的对华政策做着准备。

李海东指出,再次,美国以盟友伙伴网络为基础,建构亚太安全架构的设想,早已广为人知,而其将中国隔离于此架构之外的实现路径,当下也正逐渐清晰起来。

美国防长奥斯汀27日在新加坡的演讲对此做了较为明确的回答,那就是将美国既有的亚太联盟体系与东协等诸多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组织串联起来,以不断扩大与强化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最大限度将亚洲国家纳入美国主导、等级层次分明的亚洲多边安全制度架构。之后,华府甚至可能推动将体现此架构的价值观,落实为联合国认定的「国际规则」。

四方机制可以说是美方旨在削弱排挤中方的亚太总体安全架构成功与否的核心节点。

李海东强调,因此,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根本不存在其吹嘘的所谓「价值观重塑」义务或「构建利益共用秩序」的责任等。相反就是试图以「从中国之外考虑对华外交」方式,将大多数亚太国家拉到自己一边。

只是,美方取得成功的机极低。一是因为美国过去30年在世界各地强势介入带来的灾难和动荡触目惊心。二是美国拉拢的多数亚太国家与中国有着紧密的经济纽带。三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得当有力。四是美国自身内部政治与社会分裂严重,亚太政策的连贯性及实际贡献遭到普遍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