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伦社宅》詹顺贵/是恶「房东」还是照顾民众 北市府究竟搞错了什么?

詹顺贵/律师

11月25日,台北市长柯文哲视察明伦社会住宅,让大家发现其中三房型每月租金竟高达4万500元,引发外界哗然。柯文哲当场也不满,表示回去要做检讨。但到了12月2日,却态度大转变,宣称当初公宅设计就是按照北市户口人数去登记,并且要达到混居的目的,否则未来很可能变成贫民窟,同时表示「我们不希望整栋社会住宅里面住的都是穷人」。

柯文哲早前曾说过「社会住宅如果一个月租金3万2千,那干脆去付头期款缴房贷就好,我租3万多块房子干甚么?」结果他自己却推出月租更高达4万500元的社会住宅。而因饱受批评回去检讨一星期的结果,不是厘清何谓社会住宅?社会住宅的政策目的是甚么?反而只是在找借口,先将原本的社会住宅,转译为更中性的公宅,企图摆脱社会住宅应肩负的政策目标,然后再进一步将污名化的标签「贫民窟」直接往社会住宅上贴。人品之卑劣,手法之恶质,莫此为甚。

所谓社会住宅,一般是指政府为照顾所得较低的家庭或特殊的弱势者,而出资或补助兴建、又或补助民间拥有合于居住标准房屋,采取只租不卖方式,提供符合条件的对象申请承租的住宅。

▲台北市长柯文哲出席明伦社宅招租记者会。(图/台北市政府提供)

社会住宅,源自欧洲都市化过程中,住宅市场供给逐渐失衡,让中低所得者逐渐买不起都市住宅,往郊区迁居而使往返都市交通时间加长,导致成人就业、子女教育、社区整合、环境卫生、治安、乃至个人健康等都受到影响,因而出现社会不安与冲突。欧洲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不影响住宅市场的情况下,乃推出此种「只租不卖」的社会住宅,来衡平弱势者合理或有尊严的居住需求。

在衡平弱势者居住需求的政策目标下,适用社会住宅的弱势者通常是以下三种类型:

1、社会经济条件上的弱势,例如种族、职业

2、身心上的弱势,如有精神、智能或肢体上障碍等

3、阶段性弱势,如(地震、暴雨、土石流)灾民、受暴妇女、需工作糊口的单亲带幼子家庭、甚至刚毕业转就业的青年,乃至学生。

从以上社会住宅定义、政策目标与适用对象,很清楚可以看出,有非常重要的政府社会福利服务功能取向,而这项功能,其实同时也是现代政府(不管是中央或地方)责无旁贷的义务。

在早期类似社会住宅功能的平价住宅,确实出现过类似贫民窟的脏乱破败现象,但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规划设计标准偏低,又以出售为主,加上欠缺完善的社区或物业管理,才会蒙上「贫民窟」污名。但现今社会住宅的规划设计标准已有基本要求的一定共识,必须符合适足居住或有尊严的居住,而且只租不售,政府还须负责(通常委外)或监督物业管理,所以,纵使没有混居,理当不至于重蹈当初「贫民窟」的覆辙。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首都市长,纵使在明伦社会住宅邀功政绩不成,终究也是北市府所规划兴建完成的住宅与财产,何须恼羞成怒反手将它贴上都是穷人住的标签,再抹上可能成为「贫民窟」的污名?

其实只要翻开明伦社会住宅的决策过程,便可知道柯文哲的大错特错。首先,它的基地,原本是明伦国小校地,因为少子化废校后,将使用地别(俗称地目)由文小变更为住宅用地而来,这是公益用途的变更,并非原本即价值不菲的住宅用地;如上述的社会住宅政策功能,也具备高度公益目的。

而政府经费来源主要来自税收,施政也是为服务人民、增进人民福祉,因此,并非任何政策都需要套用自偿率,尤其社会福利政策根本就更不该考虑自偿率。不问青红皂白地将一项社会福利政策错误地套上自偿率紧箍咒,便注定会出现此一每月租金逾4万元,需月收入达13万元的家庭才租得起的荒谬结果,连北市府前社会局长许立民都说「真的太贵了」。

其次,其租金的定价方式,也非常有问题。11月25日到现场的柯市长也认为盖得太豪华,因此以市价打85折,三房型还是高达4万500元。之后都发局推翻柯文哲说法,改称是依兴建成本85折计算自偿率来定价,而非依周边行情。但规划设计标准订得太高,必然大幅拉高兴建成本,在纳入自偿率考量,租金当然也跟着居高不下,这已经完全脱离社会住宅设计理念与规划目的,比较像是当起包租公

▲明伦社宅招租资讯。(图/台北市政府都发局提供)

新闻曝光后,前都发局长林洲民曾公开指出他在任时,一直依柯文哲2014年竞选白皮书在规划社会住宅,因此守住每坪500元防线,看到目前的租金定价也非常诧异。言外之意,柯文哲因巨蛋案将绊脚石林洲民拔官后,连柯自己最初的竞选白皮书政见(等同初衷)也一并弃如敝屣,才会政策大转弯

这样的政策大转变,是否让台北市社会住宅空有其名而无其实?连带是否因社会福利预算不当使用而产生排挤效应?未来都值得追踪。

但笔者最担心的是,会不会步上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间,马政府为拉抬刚毕业3年内的青年就业率,所实施包含原本应由企业负担劳健保费用及薪资共26190元的补助方案,反而拉低起薪至22K的不当定价后尘(因该方案没有要求企业必须额外增加薪资,因此许多企业直接以政府补助额实施,产生实习生实际可领取薪资仅为22000元的窘境。22K虽然高出当时基本工资17280元,却低于一般大专毕业生平均薪资行情,因而在方案实施后,反而逆向拉低许多企业在聘用大专毕业生的起薪),出现基准线比价效应?

也就是说,台北市府替台北市的住宅租赁市场定出了40坪上下的三房型房屋租金的地板底价(22K则是忽略了企业的贪婪,不小心定了天花板价)?以后只会继续往上涨而害苦了更多台北市民?

要在台北市生活,最艰难的就是住的问题,社会住宅的第一步如果就大错特错,柯市长端出再多结婚、生产、补助育儿,对青年人而言,都不会有太大诱因的。

热门点阅》

劳金炒股案》陈唯泰/劳工血汗钱不应轻率看待

李沃墙/劳动基金弊案频传 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单骥/在大涨健保保费前 政府补上487亿元了吗?

钱世杰/存款王国的真相:当你一周凑不出10万怎么办?

●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思想坦克」,原标题为「台北市府是在推社会住宅或在推高房租?」,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