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知道嘉庆帝即将全面掌权,吴省兰为何还胆敢帮和珅监视嘉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与和珅不睦的故事广为人知,但是吴省兰奉和珅的命令监视嘉庆,却鲜为人知。

古代朝堂上的大臣站队是一场豪赌,生死攸关,站对了飞黄腾达,站错了身败名裂,甚至人头落地,满门抄斩。

一般来说,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他们大都会选择强势的一方,谁的胜算大,站在谁那边。

在乾隆主动禅位之后,局势已经很明朗,嘉庆皇帝,未来是当然的强者。

相比之下,和珅是绝对弱势的一方,跟嘉庆相斗没有胜算。

既然如此,吴省兰为何要站队和珅,监视嘉庆?莫非他吃错药了?

吴省兰,字泉之,上海南汇(当时属于江苏)人,生于1738年。

江苏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清朝出了114名状元,江苏就有49名,占了总人数的差不多一半。

吴父是远近闻名的文豪,吴省兰和兄长吴省钦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全都博古通今,才华横溢。

哥哥吴省钦在28岁那年(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就高中举人,官授内阁中书。

相比兄长吴省钦,吴省兰的成功之路比较艰辛,充满坎坷。

1963年,25岁的吴省兰踌躇满志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他心里沮丧极了。

他自认为才学不在哥哥之下,进京的时候家人和父老乡亲也对他寄予厚望。

如今却榜上无名,他还怎么有脸面回去见家乡父老?

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却因此见到了和珅,命运出现转机。

你可能会说,这说法不靠谱。

和珅生于1750年,吴省兰落榜的时候,和珅才13岁,还是个孩子,二人怎么可能会有交集?

不要着急,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吴省兰落榜之后十分迷茫,不知道何去何从,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徘徊。

走着走着,他发现前面有一群人,围成一圈在看什么东西。

他挤进去一看,是咸安宫官学招聘教习人员的广告。

这所学校位于西华门内,是朝廷宫内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开设的。

招收的教师不论资历,有真才实学就行。

吴省兰一看,心下暗喜,便前往报名参加,结果顺利被录取。

这所学校的教师待遇不低,吴省兰总算有了个饭碗,在京城站住了脚。

就是在这个时候,吴省兰遇到了和珅。

和珅根红苗正,出身满洲正红旗。

这时候大清已经建立百年,八旗子弟已经堕落,他们大都是纨绔子弟,只知道吃喝玩乐,惹是生非,提笼遛鸟,根本就不求上进。

但是和珅不同,他是八旗子弟中的另类。

和珅脑袋瓜很聪明,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异,是这所学校生员中的佼佼者。

老师都喜欢这样的学生,吴省兰也不例外,经常给和珅开小灶。

和珅到家后,免不了向家长说吴老师对他如何好。

家长听了很是在意,就让吴省兰做了和珅的私人老师。

吴省兰的这段经历,为自己日后的平步青云埋下伏笔。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9年),和珅满怀信心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但是出乎所料,他竟然也和自己的老师那样名落孙山。

科场失意,和珅自然也很懊恼。

对八旗子弟来说,落榜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他们是皇帝的宠儿,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和珅不再复习,靠着内招,端上了铁饭碗,担任三等轻车都尉。

学识渊博又精明能干的和珅,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当上了三等侍卫,不久又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

又过了四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23岁的和珅因为能说会道,精明能干,受到乾隆赏识,成为乾隆的仪仗队的侍从。

从此和珅平步青云,就像坐了火箭那样升迁。

只用了8年的时间,和珅就已经完成了人生的大跨越,担任了户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还兼任步军统领,权倾朝野。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和珅发迹之后,自然也忘不了自己的老师吴省兰。

再说,和珅担任要职,自然需要帮手,需要培养自己的党羽。

吴省兰有学问,当和珅的帮手再合适不过了。

偏巧这些年来,吴省兰时运不济,他也曾几次参加科考,都没有如愿。

他的兄长吴省钦见和珅位高权重,也产生了投靠的念头。

水往地处流,人向高处走,这也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不过投靠和珅之后,吴省兰的角色也就转换了,由对方的老师变成了门生。

有和珅暗中关照,吴省兰的人生之路一片坦途。

乾隆四十三年,吴省兰赐同进士,任翰林院编修。

吴省钦也官运亨通,被提拔为左都御史、侍郎。

那时候的官员缺乏信仰,也没有公仆意识,再加上吴家兄弟经不起利益诱惑,很快堕落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许纠结过,在当清官和赃官之间举棋不定。

但最终,他们还是放弃了做人的原则,随波逐流,上了和珅的贼船,开始与其同流合污,贪赃枉法。

对和珅的行为,文武百官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加入其阵营,很少有人敢挺身而出揭发。

原因很简单,和珅跟乾隆关系非常,根本扳不倒,还可能惹一身骚。

有一位御史曹锡宝不管,他是个直肠子,在乾隆跟前,将和珅给参劾了。

他弹劾和珅的罪行非同小可——“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

所谓的逾制,就是违反了朝廷的规定,乱了规矩。

一旦罪名落实,那就要没收财产,革职查办。

吴省钦跟曹锡宝是老乡,提前得到了消息,之后迅速通知和珅应对,毁灭罪证。

结果,调查组什么都没有发现,曹锡宝打蛇不成反被蛇咬,落了个诬告的罪名,抑郁而死。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为了不超过爷爷康熙的执政时间,禅位给了十五子颙琰(嘉庆皇帝),自己成为太上皇帝。

但是权力诱惑太大,乾隆那样做是迫不得已,是舍不得放弃对朝政控制的。

因此,嘉庆这个皇帝有名无实,只是橡皮图章,仍不得不居住在太子东宫毓庆宫。

乾隆皇帝退而不休,把父子关系搞的一度很紧张。

这时候嘉庆也36岁了,有能力,也有自己的团队。

乾隆只要不死,理论上还能把嘉庆给废了。

而嘉庆也有可能逼宫,夺取权力。

和珅就投乾隆所好,即派人监视嘉庆皇帝,看他说什么做什么,好掌握其动向。

乾隆对此,当然是默许的。

谁来监视呢,必须是非常可靠的人,还要有接近皇上的便利。

这时候,和珅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兼门生吴省兰。

吴省兰曾经担任过嘉庆皇帝的老师,和皇上见面很方便。

按说这事是不能轻易答应的,毕竟乾隆和嘉庆是父子,血浓于水,疏不间亲。再加上乾隆早已不是春秋鼎盛,朝廷大权早晚是嘉庆皇帝一手掌握,稍有差池,触怒龙颜,势必身首异处。

你吴省兰是奉和珅命令,和珅说到底也是个臣子而不是主子,等到乾隆帝一旦离世,嘉庆要收拾和珅岂不是小菜一碟,和珅又凭什么能斗得过嘉庆?

但是吴省兰做出错判,终究还是充当了和珅的密探。

他很快抓住嘉庆的把柄,即皇上曾经暗示让他为自己效力。

乾隆皇帝将计就计,把吴省兰安插到嘉庆皇帝身边,以抄写皇帝诗词作品为名义负责监视。

嘉庆何等聪明,他其实早已得知了吴省兰的真实意图,做事小心谨慎,不让对方再抓住自己把柄。

但是,嘉庆内心里对安插到自己身边的这个钉子是反感的,甚至是痛恨的。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的日子终于熬出头了。

乾隆尸骨未寒,嘉庆就果断出手,将和珅罢官抄家。

和珅罪大恶极,嘉庆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但毕竟和珅跟乾隆是亲家,嘉庆同父异母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是和珅的儿媳妇,他也不能做得太绝。

由此和珅被赐自尽,落了个全尸。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珅倒台后,吴省钦、吴省兰兄弟也受到牵连,吴省钦直接革职,回到老家。

吴省兰被边缘化,降为编修。

不久,吴省兰又被启用,官复原职。

但由于之前他树敌太多,上任的消息传出后,遭到编修洪亮吉等人群起攻击,不得不再次下台,灰溜溜回到老家,政治前途就此画上句号。

吴省兰的经历充分说明,为官之途是有学问的,要想有个好结局,必须清正廉洁,经得起诱惑。

除此之外,站队也很重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其实吴省兰当时也没有第二个选择,只能依附和珅,毕竟嘉庆帝收拾自己是未来时,若因推诿而惹怒了如日中天的和珅,只怕是连当下也迈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