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书法展 被讥丑书也要写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莫言的首次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中新社)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莫言的首次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甫落幕,引来「丑书」的正反两极评价,他则是自嘲不算是写书法;台湾书法艺术家董阳孜也以视觉艺术、跨界来介绍正展出的《读衣III》。作家张大春认为,并非不合乎「二王」的书法审美标准就是「丑书」,实则两人透过书法线条展现的都是汉字审美。
两岸国学名家龚鹏程近日返台便指出,大陆近年虽致力于文化复兴,但书法经断层而环境恶劣,「被视为是美术,教学上也归为美术学院」,此外「写字成为技术上的表演,脱离传统审美范畴」,而使得「丑书」当道,如杂耍般用鼻孔写字或以喷枪写字者大有人在。
莫言的书法个展在此风头上,也颇有抨击者认为他写的书法并不杰出,莫言则自谦表示自己是负面教材,「此生惟愿作外行」。为其策展的张大春则表示,莫言的书法绝非没有功底只靠哗众取宠的「江湖书法」或「丑书」,被评为「丑」则是凸显了中国书法1000多年来自王羲之以降,十分封闭固定的美学。
「中国书法至今除了于右任于1932年提出标准草书外,没有第二条路。」张大春意指在王羲之、王献之的「二王路线」已然成为中国书法规范中的美的标准,但他以清朝书法家钱泳的论点指出:「书法最高的境界应是自然天真。」并举出自从用毛笔书写而发展出的大篆、小篆,「都和孩子习字经验吻合,是圆笔字而不是后来的方笔字。」张大春认为人向天学而有自然天真气韵,未必要向人学而执著于临帖。
董阳孜策展《读衣III》,自言跨界是希望用视觉艺术来玩创意,背后的用意是希望社会大众拿起毛笔传承美好的中国字,而莫言也在展序中言「希望在这个键盘时代里,用我自己拙劣的实践,唤起大家用毛笔书写的热情」张大春也指出,中国文字的字符不只担负字义,也担负美学,「这在全世界极少有」。
张大春表示,连史帝夫‧贾伯斯都因旁听字体美学课而大受启发,不论观者能不能审出莫言与董阳孜书法的美感,但两人的书法都没有离开过汉字的美学,并将此美学融于食衣住行中。「莫言都宁可被骂也要写了,一般人更可拿起毛笔体会书法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