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主是誰?為何在安徽?最高等級的武王墩墓揭楚國歷史面紗
武王墩一号大墓发掘现场。(新华社)
雄踞一方的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据传几度迁都。楚人如何生活?楚王的故事真假几何?至今引人遐想。中国国家文物局日前发布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的墓葬——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的最新发现,楚国历史的面纱正被层层揭开。
安徽省淮南市的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新华社)
新京报报导,国家文物局4月16日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据悉,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考古资料。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是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地。
频被盗 全面抢救性发掘
武王墩墓历史上多次被盗,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对武王墩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19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指导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定系统的考古工作计划,开展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并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专家驻地指导发掘。
经考古调查、探勘确认,武王墩墓现保存有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整个墓园占地2100余亩。2020年9月起,一号墓穴发掘工作开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填土发掘。
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木椁室布局(周边盖板揭取后)。(新华社)
报导指出,考古工作者重点对主墓(一号墓)进行了发掘,确认主墓(一号墓)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墓坑近正方形,边长约50米,墓坑东侧有长约42公尺的斜坡墓道。墓坑四壁有逐级内收的阶梯共21级,形制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武王墩一号墓外围设有独立陵园,面积近150万平方公尺。陵园内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车马坑位于武王墩一号墓西侧,南北长约148米,东西宽约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
考古人员发现,主墓墓坑中央建有「亚字形」椁室,四周分列8个侧室,椁室中部设有棺室,均由长条形枋木构筑,顶部覆盖多层盖板。
考古团队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现场保护与多学科研究预案,目前已顺利提取443根椁盖板和盖板上覆的78条竹席。
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室出土的部分漆器。(新华社)
是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内出土的部分青铜器。(新华社)
此外,考古学家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
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盖板上发现的部分墨书文字。(新华社)
考古人员在椁室盖板上也发现有墨书文字,每块板上的文字内容不一、数量不等,大部分字迹透过红外线设备可以清晰辨识,已发现并采集100多句、近千字。
有专家认为,这些墨书文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结合文字内容与考古情境判断,其内容记录有中椁盖板放置方位及排序、椁室功能分区等内容,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人员在对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出土的漆木器进行保护。(新华社)
国家文物局表示,考古团队已加强提取漆木器等脆弱质文物,在实验室内进行精细化清理和稳定性保护,并同步开展墓葬碳-14测年、木材树种鉴定、椁盖板墨书红外线辨识、漆器及纺织品材料侦测与制程研究、墓葬埋藏环境分析等多学科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让考古团队已初步获得竹席和椁盖板的测年数据,确定椁盖板树种、漆器表面显色物质成分、部分纺织品材质和工艺等。
有考古专家指出,武王墩主墓规模庞大、内涵丰富,应为楚国最高等级的丧葬礼制。其年代处在封建国家体系趋于解体、大一统国家即将孕育形成的关键时期,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以及楚国东迁江淮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历史文化图景,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专家也表示,墓主可能为楚考烈王。
媒体记者在武王墩墓考古实验室内拍摄一件该墓出土的附耳子母口铜鼎。(新华社)
楚墓6问 为何在安徽? 墓主身分仍是谜
1.这个墓高端不?发掘到哪一步了?
答:这个墓确实上「档次」。武王墩一号墓(主墓)封土底部直径超过130米,墓口开口边长约51米,墓坑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规模巨大,是已发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
棺椁的层数和大小,往往与墓主的身分有关。主墓具有极为复杂的多重棺椁结构,枋木与薄板依序交替,形成多层封护,整个椁室被分隔为九室,为目前所见楚系墓葬分室最多的。
目前,武王墩一号楚墓正在进行椁室内发掘,计划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完成主要野外发掘工作,争取本年度内全面完成一号墓考古发掘任务。记者看到,就算是一根看似平平无奇的木头,都被保护得很好。考古人员也对墓葬封土、填土及木椁各层均建立了高精度三维数字模型。
2.楚国的墓,咋跑到安徽来了?
答:一提到楚国,大家就会想到「荆楚大地」,而武王墩墓为何在「江淮地区」?其实,在那个战乱频传的年代,「打不过就跑」是常态,与秦国相爱相杀的楚国就特别喜欢迁都。
西元前24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组织了战国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却以失败告终。楚国害怕秦国报复,于是把国都迁往寿春,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
历经800余年,楚国的「余晖」落在了寿春。
3.墓主究竟是谁?
答:还不知道。寿春作为楚国最后一座都城,历经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四王。楚哀王即位不久就被杀,末代楚王负刍被秦王俘虏,所以,此二王被依制下葬的可能性较小。楚幽王墓已探明位于今淮南市谢家集区双庙村,排除法只剩下楚幽王的父亲-楚考烈王了。
不过,这只是推测,目前还没有实证。考古发掘是严肃的科学,不容臆想或推测。专家表示,此次考古发掘将进一步寻找楚简、大型青铜器铭文等关键证据作为墓主身分的认定。
楚考烈王何许人也?他曾是秦国的「人质」,是秦王的正牌女婿,后在春申君黄歇的帮助下逃归楚国,继承王位,成为楚国第39任王。成语「毛遂自荐」也和楚考烈王有关─毛遂随赵国平原君出使楚国,面见的就是楚考烈王。
安徽淮南武王墩主墓室东1室文物出土情况。(新华社)
4.墓里有没有什么文字记载?
答:有!椁室盖板上发现了大量墨书文字,已发现并采集近千字,是典型楚系文字。文字标示盖板的位置与各侧室的功能,对研究楚国墓葬营建过程、职官制度、名物称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考古人员也将对搜集到的文字进行释读。
5.这个墓的考古还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透过此次考古发掘,能进一步了解楚国丧葬制度、职官制度等,可用于研究楚国东迁以后的社会生活面貌及历史文化图景。
更大的意义在于,楚国是当时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最早产生县制,对大一统产生深远影响。墓主生活在中国正式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前夜」,为研究周、秦、楚、汉历史演变和秦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及文化形成,提供了系统性的科学考古资料。
6.为什么叫武王墩?
答:武王墩只是一个地名,是流传下来的称呼。有人猜可能是当年的守陵之人称墓主为吾王,久而久之或许变成了武王,也可能是负刍五年,楚国被秦所灭,以「五」字纪念,进而传为「武」。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的猜测,目前尚未有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