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观后感

(图/索尼影业提供)

看完《拿破仑》这部史诗级电影,心想拿破仑会怎么评价自己?他10岁进入布里埃纳法国少年军官学校,他曾说天生就是一个军人,天生就是发号施令者。

拿破仑的军事成就,得益于法国大革命留下的遗产:征兵制度、以战养战、弹性灵活「师」的编制,以及密集纵队与散兵加上步炮协同战术。这些在他之前已经存在,但他运用最好,执行最彻底,几乎征服整个欧洲。

他最感自豪的是义大利战役(1796-1797)。法军人数少、装备不足、吃穿简陋破烂,却连续击败4支奥地利军队,威逼维也纳城下,那年他27岁。他多次得胜,是因为行动与思想一样迅速,不拖泥带水。当时法军的行军与战斗,维持每分钟走120步,敌人却坚持每分钟走70步的传统规定。拿破仑可以迅速调动,对敌分而治之,也随时把攻击力量集中在选定的要点上。

每个人都有偶像。亚历山大是拿破仑心目中的英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是他口中的军事天才,其他不值一提。他非常欣赏腓特烈大帝用兵灵活,大胆果断,经常出其不意击败墨守成规的敌人。拿破仑是这些原则的实践者,但并没有和他们比较谁更伟大。

拿破仑一生征战19年(1796至1815),打过58场战役,49胜、9败,败仗中的6场是在1812年远征莫斯科失败后发生的。他的内政大臣夏普塔尔在回忆录中说,从此再也看不到思维清晰和坚毅性格的拿破仑,发现他经常突发奇想,有一些怪念头。骑马容易疲惫,以前吃饭很少超过10分钟,现在他却喜欢待在餐桌上。拿破仑还把败仗归咎于将军的背叛和无能。怨天尤人是人的通病,拿破仑也不例外。

可以说,拿破仑从心理上跌下神坛的起点是1812年,而不是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英国威灵顿公爵率领英普联军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但拿破仑只有一次称赞威灵顿的才华。半岛战争期间,威灵顿公爵自知无法抗衡法军,一度撤出葡萄牙里斯本,沿途80英里的所有物资被他洗劫一空,以坚壁清野阻滞法军追击。拿破仑知道后说了一句:「这是个人物。他懂得不用打仗就将敌人置于死地。在欧洲只有我和威灵顿有能力做到这样。」

其实,拿破仑骨子里看不上威灵顿。没想到,威灵顿的坚壁清野,在拿破仑远征莫斯科时再度被俄国复制。这次他输惨了,输掉大军,更输掉心理。夏普塔尔说,在拿破仑的一百条大脑神经中,最多只有一半是健康的。

拿破仑在第一执政时期的威望和人气达到顶峰,称帝后大权独揽,野心无限膨胀,妄图主宰世界,很多人离他远去,身边只剩下马屁之人。在1814年的几场战役中,他痛苦地发现,法国人为了摆脱他的统治,宁愿招来外国人(反法同盟)的统治。这是拿破仑最终走向败亡的深层次原因,即使在滑铁卢获胜,也不会持久。他若地下有知,这也许是他最不愿看到的一幕。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