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珠三角企业“掘金”粤东西北:倚新兴产业之势、享软硬环境之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去年年底,位于广东省茂名市的欣旺达电白基地正式开园。这个项目被称作是茂名市近年来最高效的招商引资成果之一,从签约到量产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深圳起家,近年来乘着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机遇,一跃而成为锂电巨头的欣旺达,看中了远离珠三角的茂名什么?
一直以来,沿海临港的茂名,传统石油化工产业基础厚实,能源发展路径刻进“DNA”。2023年,茂名开始谋建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也是在这一年,茂名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被确定为全省5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主平台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欣旺达电池的创始人王明旺,当年就是从电白区岭门镇走向科创热土深圳,打开了电池产业的大门。像王明旺一样,岭门镇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电池产业企业家。现在,家乡有土地、有空间、有政策,筑好了巢等着“凤”归。
6月19日,2024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简称“招商会”)上,茂名市电白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超向在场的企业热情推介,目前,一系列电池项目接连落地电白区,招商引资成效卓著,将持续发挥电白区岭门镇“电池之乡”的美誉,蓄力起飞,加快招商引资。
实际上,欣旺达落子茂名的故事,是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大力度推进区域产业转移的缩影。去年,广东出台《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础。
一直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的一大痛点。如果说“百千万工程”是协调城乡发展的思路,那么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则是破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当下,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广东处处是机遇,粤东西北何以接住这些产业?
产业从“转移”到“有序转移”
没有人会质疑广州和深圳的产业实力。
2023年广州刚加入“3万亿GDP俱乐部”,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一半。深圳则更为生猛,2023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全部工业增加值蝉联全国城市“双第一”。在2023年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前十行业中,有3个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但一直以来,广东看到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弊端,在20多年前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和促进珠江三角洲产业向山区转移”。
在2019年提纲挈领式的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协调”出现了10余次。站在“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堪称全国的样本,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也在给“兄弟”城市“打样”。
在2024年的一项研究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湾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永聪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实践中,出现了“握手式”等产业转移模式,有利于发挥大湾区中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带动作用。不过,对粤东西北的带动作用不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2023年的《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文件中,着重提出“有序”二字,提到鼓励珠三角企业将生产制造环节、新产品线转移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形式延伸布局产业链。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成为共识,问题就变成了,转什么样的产业?
从2020年开始,广东明确提出,重点培育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前瞻布局8个未来产业。在这里面,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预示了各地的夯实产业根基的目标,里面蕴藏丰富的投资机遇。
去年,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在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50强中国城市中,广东7城上榜,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江门是首次上榜的广东城市。
招商会上,广东多个地市市长向在场企业抛出新能源的“橄榄枝”。江门市市长吴晓晖提到,三年多来,江门工业投资增加了3000多亿元,产业配套能力更强、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不管是家电、食品等传统制造,还是新能源、新材料等智能制造,江门全力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吸引力企业集聚发展。
招商推介竞争堪称激烈。粤东沿海的汕头、汕尾打出“蓝绿”清洁能源牌,抢抓构建海上风电能源体系带来的一系列机遇,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海峰甚至用出谚语,“奔向海陆丰、经验攀高峰、人生更成功”。
粤西的阳江和茂名除了推介能源优势,还纷纷表示自家已经准备好了配套园区,等着企业“拎包入驻”。中国(阳江)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和茂名的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等园区同台展演,共喊企业家到粤东西北地区走走看看。
“凭什么招来商”
新一轮更有序的产业转移,广东着力同步推进“硬联通”与“软联通”。
例如,本月具备通车条件的深中通道,将成为直连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的首个公路通道,这就给了肇庆、江门承接珠江东岸优势资源外溢的空前机遇。
大大小小的配套产业园区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目前,江门的中开高速沿线就布局了6个万亩园区,百亩以上连片的、并且带指标的土地就有200多块。
纵观整场招商会,粤东西北各个地市的推介宣传话术都离不开“这里不缺土地、不缺园区、不缺政策”。正如韶关市市长陈志清介绍的,除了配套设施齐全,韶关还致力打造“最低制造成本”,拥有2.7万亩的储备工业用地,电价低、地价低,电价比珠三角要低20%,综合制造成本只有珠三角约6成。
那么,这些城市缺什么?
招商会上,多家投资落地粤东西北地区的企业分享道,投资广东,除了产业基础,他们最关心营商环境。
广东凯捷电源总经理陈锐源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企业的韶关生产基地于今年投产,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到粤北韶关,凯捷电源深度参与了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并从中看到了许多机遇。陈锐源称,投资粤北,除了看到粤北的土地、成本优势,还因为当地实打实的惠企措施与营商便利程度。
2022年6月,广东省政府批准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惠州、汕尾、东莞、中山、阳江、湛江、茂名13个地市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简称“联动发展区”)。用意正是,将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成果有条件地复制扩大,以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去年,联动发展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28项公布,案例包括汕尾市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政务服务全代办等。通过种种制度创新措施,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以更高标准对接湾区、衔接国际商事规则,也是招商会上各个地市使出“浑身解数”推介的手段之一。
“目前,粤东西北地区在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人才引进、市场化运作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希望政府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和优质企业入驻。”在跨境说未来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运贤看来,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潜力大,但在人才引进方面,各个地市还有“功课”要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