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GDP意味着谁的生存和发展?
前几天,我看到朋友转寄来卢广拍摄的一组照片,题为《中国的污染》。我看完后感到极度触目惊心。且这组照片刚刚获得美国尤金·史密斯基金会颁发的「2009年人道主义摄影奖」。
这组照片的风格与冲击力十足,卢广用纪实摄影的镜头记录了被严重破坏和严重污染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人的悲剧,记录了在那种环境下,人是如何地不成其为人。
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关乎人的问题。照片上那些绝望者告诉我们,污染造成了新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分裂,即有能力避开环境灾害的,与无能力避开的,二者之间有巨大差距。而经济意义上的两极分化,也强化和固化环境意义上的两极分化。凡在市场上获得较大财富份额的人,同时也有能力占有更好的环境条件份额。
这是一个「环境正义」问题。凡是主张「先污染后治理」的人,都是「拥有时间」的人,但照片中拍摄的那些人,却没有时间等到治理来临的那一天。凡是把单一的经济增长,也就是GDP增长当做「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人,最好先到卢广照片的场景中去生活半年,再回来讨论,那些GDP究竟意味着谁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的污染》从平常人的的视角,暴露了如英国著名学者吉登斯所说的「现代性的黑暗一面」,即技术与人生之间的张力与对峙。我相信,这种敢于反思自己的尖锐批判性,才是中国环境运动真正扎实的精神基础。
(摘录自《南方都市报》2009-10-20,作者郭巍青为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原题:「先污染后治理,GDP究竟意味着谁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