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遭保母虐死 專家點出「系統性缺失」:責任不應社工一人承擔
新北市1名等待出养的1岁男童,由儿福联盟安排由台北市合格的刘姓保母照顾,却遭凌虐3个月致死。示意图/ingimage
新北市1名等待出养的1岁男童,由儿福联盟安排由台北市合格的刘姓保母照顾,却遭凌虐3个月致死,其中历经社工访视、牙医检查,均未发现异状,卫福部今紧急提出,要以幼儿专责医师补破口。台大社工系名誉教授郑丽珍认为,本案是系统性缺失,从社工、医师敏感度,至机构管理层面、保母遴聘机制、收养等待时间都要检讨,责任不该由个案社工一人承担。
「把问题指向基层社工,太过沉重。」郑丽珍表示,今日儿盟于记者会中回复,将发生憾事的责任推给第一线社工,自己深感惊讶,照理说社工访视一定会有作用,可督促保母善尽照顾之责,若保母刻意隐瞒,找借口不让社工访视,就必须提升访视频率;但怪罪社工并不应该,社工经过完整训练,且在机构层层督导下执行业务,憾事发生是机构管理的系统性问题,包括保母遴聘机制等也要一并检讨,但不适合怪罪个人。
儿盟今在记者会说明案情表示,遭虐死孩童生前曾遭殴导致4颗牙齿掉落,由保母携至牙医诊所就医后回报,牙医认为是心理问题需要调适;卫福部则提出解方,要结合幼儿专责医师,协助照看高风险儿少。郑丽珍说,社工、医疗人员都没发现问题,可能是小孩与保母互动并无异常,必须有更高的敏感度才能找出问题,除借助专责医师的敏感度及专业,也要评估保母是否因负荷过大,适时安排喘息服务。
遭虐死男婴是在等待送养的过度期,由儿盟安排保母照顾。郑丽珍表示,台湾送养制度历经修正,依现行规定,必须先在国内寻找收养家庭,如未寻得才可至国外送养,导致孩童等待出养时间拉长,尤其身障孩童,国内家庭收养意愿低,时常要等二、三年时间,期间就会交由保母照顾,若遇到不适任保母,恐导致像本案一样的虐待事件发生。
台大社工系名誉教授郑丽珍认为,北市男婴遭虐死案是系统性缺失,从社工、医师敏感度,至机构管理层面、保母遴聘机制、收养等待时间都要检讨,责任不该由个案社工一人承担。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