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惟艺术中心试营运 全台唯一开放式艺品修复中心

高雄「内惟艺术中心」1日启动试营运。(袁庭尧摄)

电影院取名「内惟戏院」,从座椅到萤幕、音响的设计,皆采「声历其境」的最高规格。(袁庭尧摄)

修复中心与正修科技大学文物修护中心合作,推出全台首个设置在文化场馆内的开放式艺术修复中心,现阶段正着手修复高美馆典藏品。(袁庭尧摄)

高雄新地标「内惟艺术中心」1日启动试营运,内含2个国家级电影院,还有全台首个可供民众现场观看的修复中心,肩负重要艺品修复使命。市长陈其迈与文化局相关人员出席祝贺,推开大门喜营第一批游客。中心试营运期间采预约制,内惟居民可享一张免费电影票。

内惟社区和美术馆过去被马卡道路阻隔百年,铁路地下化后高市府加速弥平新旧街区藩篱,内惟艺术中心2021年6月动工,历经470天完工,今年10月4日取得使用执照,总造价3.2亿元,其中包含中央前瞻基础建设挹注超过1.5亿元经费。中心外观以16个不等边四脚梯型交叠组合而成,内部空间以厚承重为支撑结构,设计展览、影视播放,修复中心、设计选物以及咖啡轻食等多元空间。

副市长史哲表示,内惟艺术中心着重社区导向的对话式艺术与历史专业策展,首展由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携手合作,推出《解惟.解围》展览,象征打破藩篱与边界、翻转各种可能性。

电影院取名「内惟戏院」,从座椅到萤幕、音响的设计,皆采「声历其境」的最高规格,未来将与电影馆串连,推出多元电影主题影展。

修复中心与正修科技大学文物修护中心合作,推出全台首个设置在文化场馆内的开放式艺术修复中心,现阶段正着手修复高美馆典藏邱润银「自画像」、张金发「猫鼻头」以及李俊贤「高雄港」等高雄在地艺术家作品,今年度预计修复作品共计12件。

由泰国印度裔艺术家阿运.若望恰库(Navin Rawanchaikul)所创作的《内惟戏院》系列,透过社区访谈以及文史脉络爬梳,折射出台湾与泰国共同的历史与身分认同议题,其中以电影看板绘画风格呈现的画作「昔日边界内」更串起内惟的人物小故事。

文化局长王文翠表示,大美术馆计划结合轻轨艺术中心马卡道路型改善绿园道,达成真的「解惟解围」,内惟艺术中心的大门原本朝向美术馆园区,但因应社区对此建筑的期待,实现空间平权,后续直接将建筑转了180度,打开面对内惟社区的大门,欢迎民众光临。